膝關節疼痛,一般人都會想到是一些上來年紀的老年人才會出現的問題,因為年紀到了骨質 容易疏松才會導緻疼痛。其實,一些小孩子也會患有膝關節疼痛的症狀,那麼小孩子的膝關節疼痛和老人的有什麼不同呢,這個症狀都有那些症狀呢,又應該如何預防呢?有下面幾種。
在兒童期2~16歲期間,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兒童會抱怨膝蓋和小腿後側肌肉疼痛,其程度、頻率或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這些肢體的疼痛是偶爾發作,外表看起來沒有任何異狀,沒有任何紅腫熱痛,則很有可能會被診斷為“成長痛”,但真是如此嗎? “成長痛”說法的理論基礎是:當兒童肢體骨骼成長較快時,肌肉與韌帶的增長卻趕不上同樣速度而相對較短,因此形成緊繃而感覺有酸痛的情形。不過,也有些專家認為“成長痛”是一個被誤用或誤解的名詞。因為,許多抱怨疼痛的小朋友那段時間并沒有特别增加身高。因此看來,生長快速造成“成長痛”,并不合理。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許多被認為“生長痛”的,會有下列的五種特征:
1.偏向下午或晚上才發作,其中若幹會睡着才痛醒,或疼痛延續到隔天早上。
2.兩側肢體都會發生,牽涉的關節并不固定,而且以負擔體重的下肢為主。
3.痛時呼天搶地,但平均短于2小時,然後風平浪靜、若無其事且行動正常。
4.沒有發燒與局部紅腫熱痛現象。
5.發作頻率并不固定,但仔細觀察與較長時間或分量較重的遊戲有關。
如果有上列條件時,也可以推理為:身體的強度無法負擔活動而造成疲勞所緻;因此,應該從詳實記錄活動強度與體能狀态(如感冒)兩者與疼痛發作時間的關系,如果可以落在這個領域,那的确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某些時段身體的複原力無法負擔活動帶來的疲勞度,造成肌肉、肌腱或軟骨的疼痛。 兒童肢體偶發與不規律的疼痛,大概有95%是以上較為生理性的疲勞現象;但如果在發作特性與局部變化有所差異,當然要小心是否是其他疾病的部分臨床表現。
在醫學上,更多人的認為小孩子膝關節疼是一種生理上的現象,這是在生長的過程中導緻的一種現象。但是沒有對于這個問題并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有稍許的差别可能是因為身體的其他疾病導緻的,所以需要我們時刻關注和去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