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攻略、遊記,請移步微信公衆号“遊遊走走 故事下酒”,謝謝!
《歐洲旅行攻略》系列(點擊閱讀):
1、羅馬古城、梵蒂岡
2、佛羅倫薩
3、威尼斯
4、因斯布魯克
5、新天鵝堡、瑞士盧塞恩
6、阿爾卑斯雪朗峰
7、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
8、凡爾賽宮、盧浮宮
我離阿爾卑斯是越來越近了。
地勢越來越高,山體蔥郁,民居散布在山腳或者山腰之上,高低錯落,遠處的山尖上冰雪覆蓋,共同組成一幅阿爾卑斯特有的畫面。
此時,我們正在從德國巴伐利亞前往瑞士盧塞恩的路上,距離約350公裡。路邊的民居、樹林、草地、牛羊,又抓住了我的目光。
大巴急駛,我左右搖晃,抓單反,抓手機,快速構圖,盡力穩定身體,是否跑焦就完全不在考慮範疇。心裡隻有一句話:我還要再來,我要來自駕!
民居風格差異不小,城市還是鋼筋水泥,鄉下則以傳統的木闆房為多,起居室之外往往還單建有雜物間,草地、圍院是基本配置。這是西方電影中常見的農莊場景。
山坡上,山凹裡,風格各異的民居星星點點。一幅幅美圖讓我想起朱自清提到的瑞士:
瑞士有歐洲的公園之稱,起初以為有些好風景而已,到了那裡才知無處不是好風景,而且除了好風景似乎就沒有什麼别的。這大半由于天然,小半也是人工。
小路逶迄,遙遙地通向各處農莊。綠草如茵,整整齊齊。
此前,我們經常看電腦、手機壁紙裡的瑞士風光,以為進行過照片處理,走到現實中才發現,真實的場景比我們看過的畫面更美。
農田裡有各式農用機械在忙碌。
教堂還是山野中最大的亮點。最好的建築,占據着最好的位置,也占據着居民們的心靈。
雄偉的山峰,如畫的山谷,陡峭的山崖,平緩的高山牧場,清澈的山間湖水,這樣的生活環境,怎麼樣的安逸,又怎麼樣地令人向往?安居樂業,其實要求并不高,不是嗎?
騎車也許是最健康的運動。
遠遠地看見了琉森湖,盧塞恩就要到了。
盧塞恩又譯“琉森”,是個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的美麗小城,号稱瑞士最美麗、最理想的度假城市。
自然,盧塞恩也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藝術家們在這裡找到了太多的靈感,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在此居住和寫作。外國作家也為盧塞恩留下了許多妙筆名篇,比如馬克·吐溫1880年寫過《浪迹海外》,列夫·托爾斯泰寫過《琉森遊記》,中國作家朱自清1932年也寫過《歐洲印象》。
早在羅馬時期,盧塞恩還沒幾戶人家,隻是一個小小的漁村,為給過往船隻導航修建了燈塔,因此得名“琉森”,拉丁文就是“燈”的意思。到了1178年,盧塞恩才正式建市。
歲月的悠長給盧塞恩留下了曆史的文明,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複興時期的宮廳、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
市中心并不大,主要景點都步行可及。卡佩爾橋和八角水塔是琉森的地标,也經常出現在瑞士明信片上。
我們先去看獅子紀念碑。
這是一座雕刻在天然石壁上的雕像,表現的是一頭瀕死的獅子,被稱為“瀕死的琉森獅子”。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
這是1821年丹麥雕塑家的作品,是為紀念1792年8月10日死難的786名瑞士雇傭兵。為保護巴黎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他們全部戰死。
雄獅即将死去,那痛苦的表情,傳神到令人心痛,每一個觀者無不被這表情所震撼。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也看到了這一幕,他說:瀕死的琉森獅子是“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曆史上,瑞士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迫于生計,男子紛紛到歐洲各國當雇傭兵,他們忠于雇主,英勇善戰,但榮譽和金錢掩蓋不了雇傭兵制度的殘酷。路易十六事件發生之後,瑞士下令停止出口雇傭兵,僅留下在梵蒂岡為天主教廷服務的近衛軍。
今天呢?國土隻有4.1萬平方公裡,人口隻有860萬的瑞士,已經是世界上最富有、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GDP,2020年人均達到了8.6萬美元的高度,是中國的8倍(約1.05萬美元),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盧森堡。美國、日本均排在瑞士後面。
民生呢?聯合國發布的2022《世界幸福報告》顯示,瑞士位列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第4,百姓待遇極其優厚:看病不花錢,兒童可以享受多年的免費教育和福利津貼,養老福利面面俱到,退休金足以使人維持高水平的舒心生活。提起瑞士,就可以聯想到富裕、安定、美麗、發達、高生活水準等等詞彙。
在瀕臨死亡的獅子面前,幸福的瑞士年輕人們跳起了歡樂的舞蹈。過去的痛苦,才能意識到今天的幸福。
遊遊走走故事下酒
在盧塞恩的市中心,天鵝湖的北岸,豎立着一座雙塔結構的教堂,那便是盧塞恩最重要的霍夫教堂,全稱為“聖萊奧德伽爾教堂”,被稱為“天使之光”。
奧黛麗赫本在這裡舉行婚禮,她的故居和平之邸就位于盧塞恩近郊的布爾根施托克。
教堂并不大,玲珑精緻。
沿着高高的台階往上走,就像走向婚禮的殿堂,肅穆而略微緊張。那神聖的高塔,就像張開的雙臂,神聖而又熱情地擁抱着來訪的人們。
教堂正面是巨大的挂鐘,下面是精緻的雕塑,考究的建築浮雕。霍夫教堂是雙塔哥特式建築,初建于735年,古代就是當地的信仰中心。14世紀,教堂被改成哥特式,1645年發生火災,重建後呈現文藝複興晚期的建築風格。
霍夫教堂現在依然是盧塞恩最重要的教堂及居民信仰中心,居民一生的大事往往都與教堂相關。
教堂内莊嚴肅穆,禮拜席上有文藝複興後期式的雕刻圖案。值得一提的是,教堂還有一台1640年制作的管風琴,有4950隻銅管,奏出宗教樂曲時,更加莊嚴與隆重。
教堂後面是墓地,墓前都擺放着十字架和鮮花。
霍夫教堂前面是一片蔚藍色的湖水,這就是四森林州湖,也俗稱盧塞恩湖。因湖中有許多天鵝,又稱“天鵝湖”。
朱自清在他的《歐洲印象》提到了瑞士的湖水:
“瑞士太陽斜照着的時候,那水在微風裡搖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着陰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蒙蒙的,水天混在一塊兒,人如在睡裡夢裡。也有風大的時候;那時水上一便皺起粼粼的細紋,有點像颦眉的西子。”
我們現在就坐在這片堪比西子的湖邊。
遠山黛色,近山翠綠,陽光下,湖水溫柔地蕩漾,搖到湖邊,波清且淺。湖面上,潔白的天鵝成雙成隊地遊弋,不知是水面飄搖了天鵝,還是天鵝遊動了水面。好安靜,好祥和。
遊遊走走故事下酒
天鵝湖旁邊是卡佩爾橋,它是盧塞恩的重要标志,水上城牆,始建于1333年,1993年火災後修複。此橋是歐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橋,長約200米,中間有兩處小的轉彎。廊橋頂部每隔幾米就有一幅彩畫,共110幅,最早繪制于17世紀,内容多為盧塞恩曆史風貌和曆史人物的故事。
橋身中間有一石頭的八角型水塔,高34米,于1300年建在礁石之上,一直保存至今。
木橋依附水塔而建,水塔是瞭望哨所,是城市防衛設施的一部分。水塔與花橋一個伫立,一個橫卧,構成水塔花橋美景。
我還是喜歡這片湖面,看綠波飄搖,看天鵝遊弋,此時此刻有酒該有多好。
酒自然是沒有的,牛排、漢堡、炸雞倒是平常,也是午餐時間。在湖邊找個餐廳坐下來,等餐期間,有對瑞士夫妻帶着小嬰兒在曬太陽。孩子金發碧眼,皮膚白淨,一直用探詢的眼光看着我這“外國人”。于是朝他笑,孩子也笑,伸手要抱。這是一個7個月大的男嬰,眼睛又大又明亮,就像藍寶石一般。
用餐時,突然飛來一群小鳥在地上撿食。把薯條扔在地上,小鳥馬上圍過來 争食,完全不怕人。人與自然和諧至斯。
到盧塞恩,不可錯過的是金色山口列車,最經典的瑞士風光,也可以說最經典的歐洲田園,就在這裡了。
金色山口快車是觀景列車,線路将日内瓦湖、圖恩湖、布裡恩茨湖和盧塞恩湖連接在一起。列車外觀别緻,弧形寬體大玻璃窗,适合全視野觀看湖光山色,坐在其中好像人在畫中遊,人入畫,畫入眼。
金色山口快車有3段線路,我們乘坐的是從盧塞恩至因特拉肯段,也被稱為“金色山口線”,長約75公裡,近2小時車程。
列車駛出盧塞恩,速度并不快,很快,我們就被扔進了畫中,扔進了瑞士的田園山水裡。
藍天白雲撲面而來,悠閑的牧場撲面而來,雄偉的阿爾卑斯撲面而來,還有森林、鄉村、小鎮,尤其是明麗的湖水,倒映在湖中的藍天與山色,讓人目不睱接,隻恨車速太快,玻璃太厚,快門太慢。
天堂是不是就個樣子?
蔚藍的湖水向天際延伸,空曠的湖面上有鳥兒飛翔。湖面微風蕩漾,千皺百褶,波浪無蹤。
這樣的風景還需要P圖嗎?真實的顔色就是這個樣子,攝者隻需要做 “大自然的搬運工”就可以。
全瑞士最頂級的美景,應該就是這樣子了。原來,這一路的山水田園鋪墊,都是為了等待這一刻。
看看隔窗拍攝的視頻:
遊遊走走故事下酒
實在不喜歡隔窗拍照,網上找幾張美圖我們大家一起欣賞。
看着眼前的美景,心想,怪不得瑞士人說:
“ 瑞士之所以成為瑞士,是因為有些德意志人不願做德國人;有些法蘭西人不願做法國人;有些意大利人不願做意大利人。于是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列車抵達因特拉肯小鎮,天色已晚,坐大巴趕往當晚的駐地,最後在幾棟小木屋前停下。木屋外表并不起眼,但卻低調奢華,幹淨、寬敞、舒适。
喝杯紅酒,惬意。
夕陽挂在天邊,阿爾卑斯成為剪影。明天,我要去看訪問這歐洲這最高的山脈。
(部分圖片取自網絡,涉權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