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節氣。為了迎接小滿節氣的到來,全國各地都開始緊鑼密鼓的忙活起來,但是各地由于風俗習慣不同,所以對于小滿節氣養生也有着一定的影響。那麼我國各地小滿節氣都各有什麼樣的風俗特點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下吧。
小滿節氣習俗:搶水
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雲:“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絲車、油車、水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甯一帶,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确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号,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小滿節氣習俗:祭三神
小滿在咱們曆史上有一個習俗叫祭三車,哪三車呢,叫水車,牛車和絲車。
管這水車車神叫什麼呢,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于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江南一帶則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它是對江南小滿農事的形象總結。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如若田裡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幹裂,無法插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早考慮,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過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鎮水田邊,時常會見到水牛蒙住雙眼轉動水車的木車盤帶動龍骨水車提水,或人力雙腳交替踏車提水的情景。
小滿節氣習俗:蠶神誕辰
小滿節相傳為蠶神誕辰,所以在這一天,我國以養蠶稱着的江浙一帶也很熱鬧。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缫絲,栽桑養蠶是江南農村的傳統副業,家蠶全身是寶,及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它充滿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這個節日便充滿着濃郁的絲綢民俗風情。
據記載,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澤絲業公所興建了先蠶祠,祠内專門築了戲樓,樓側設廂樓(相當于劇院之包廂),台下石闆廣場可容萬人觀劇。小滿前後三天由絲業公所出資,筵請各班登台唱大戲,不過演戲也有個行業忌諱,即是不能上演帶有私生子和死人的情節的戲文,因為“私”和‘‘死”都是“絲”的諧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戲目都是絲業公所董事門反複斟酌點定的祥瑞戲,讨個吉利。
小滿節氣習俗:食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據說當年王寶钏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苦菜。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饑。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饑,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苦菜遍布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甯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中國着名美食家聶鳳喬先生1958年在甯夏發現了開黃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葉片大,莖稈脆,苦中帶甜。與常見的開藍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優點。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甯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将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将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面,各具風味。
小滿時節采收香蕉
小滿節氣台灣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獲黑鲳,東北部的蘇澳及南部海域則可捕獲到飛魚。高雄縣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已經進入盛産期。台灣是有名的香蕉出産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銷到世界各地。
二十四節氣養生習俗之小滿
小滿節氣
小滿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鬥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這是說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太陽黃經為60度。它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所謂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按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這種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此,他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葉落、動物的蟄眠、複蘇、始鳴、繁育、遷徙等,都是受氣候變化制約的,人們把這些現象叫做物候。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學的國家,《詩經》記載:“四月秀羅、五月鳴蜩、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是中國最早的物候專着,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别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此後,《呂氏春秋》、《禮記》中都記載了有關物候的内容,并逐漸發展成一年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中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冬去春來,從小寒到谷雨這八個節氣裡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種花卉綻蕾開放,人們把花開時吹來的風叫做“花信風” (意思是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法。為了準确形容,人們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确的植物為代表,将其稱之為這一候的花信風。
養生
從字面上講,小滿的意思是說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從環境上說,小滿過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雨水開始增多。預示着悶熱、潮濕的夏季即将來臨。根據此氣候的特點, 小滿養生重在祛濕熱健脾胃。在飲食上,應注意多進食具有清熱、養陰、祛濕、暖胃、溫補等功效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熱量的油膩食物。
結語:二十四個節氣的每一個節氣都有着不同的氣候特點,全國每一個地區在一樣節氣裡面的習俗也各不相同。想要做好養生工作,我們首先必須要熟悉您所在地區在每個時節裡面的風俗養生習慣,應地制宜因人而異就是這個道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