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良心和天鯉
良心和天鯉
更新时间:2025-02-23 02:00:25

  有個青年叫良心,這天,他在湖裡打魚,天下着雨,快要黑天了,連一條小魚也沒有打着,渾身淋得像個落湯雞。他垂頭喪氣地背起漁網正想回家,忽然聽到湖水裡嘩啦一聲。“是魚!”良心把網一張撒了過去,拉上網來一看,竟是一條幾十斤重的大魚。良心高興了,就背着大魚回了家。

  剛一進門他就喊起來:“娘,快燒鍋,熬魚吃!”

  良心的娘已經餓了一天,慌忙接過魚簍一看,大吃一驚:“老天爺啊,這哪裡是吃的魚,是天鯉神魚啊!吃了會遭天打五雷轟的。”

  良心一聽娘說是天鯉神魚,也害怕起來。又過了一會兒,就背着天鯉神魚上鎮上去了,想用魚換點米面來。良心來到鎮上的菜市裡,把魚往攤上剛一擺,就圍了很多很多買魚的,這個要買,那個也要買。正要賣給一個人,一個老漁翁說:“這是天鯉神魚,吃了會有罪的。”老漁翁這麼一說不要緊,買魚的人走得一幹二淨,誰也不敢買了。良心隻好餓着肚子,背起天鯉魚走回家裡。

  良心的娘一見神魚沒賣,就小心地将魚接過來,放進了一個大水缸裡。

  過了一會兒,良心餓得難受極了,不問三七二十一,摸起把菜刀就在缸沿上磨了起來。

  天鯉魚見良心在水缸上磨刀,就說話了:“良心哥,你磨刀幹什麼?”

  “殺你吃!”良心說。

  “求求你,好心的良心哥,甭殺我了,你要啥我給你啥。”天鯉魚求饒。

  良心一聽說要啥給啥,就說:“好吧,你每天能給俺送一吊錢來,夠俺娘倆吃飯穿衣的,就不殺你。”良心說完,隻見天鯉魚在水缸裡一打挺,缸裡湧出一吊錢來。打那,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魚了,靠天鯉魚送錢吃飯穿衣。

  一年過去了,良心又想,天鯉魚的錢隻夠維持生活的,還沒有積存呀。

  這天,良心又拿着菜刀,在缸沿上哧哧地磨起來,天鯉魚又問:“良心哥,你又磨刀幹什麼?”

  “殺你吃!”良心說。

  天鯉魚又求饒了:“好心的良心哥,你甭殺我了,你要啥俺給啥。”

  良心說:“隻要你每天給送兩隻元寶來,就不殺你。”說完,隻見天鯉魚一打挺,水缸裡蹿上來兩隻明晃晃的元寶。打那,天鯉魚每天都給良心送兩隻元寶。

  春去秋來,整整三年,良心蓋得樓房瓦舍一片明,成了方圓幾百裡的富裕人家。

  這天,良心騎馬來到一個小鎮上,見一群人圍在街旁看京裡發來的皇榜,上面寫着:“皇上的女兒腹疼不止,隻有吃了天鯉神魚才能治好,誰要是把天鯉魚獻上,就招誰為驸馬。”

  良心看完皇榜,高興地勒馬回家。俗話說:“家有财産萬貫,不如進京做官。”機會已到,這驸馬可不能給别人争跑喽。良心想着想着回到了家裡,派人套上大車,水缸裡又添了水,連魚帶缸拉着進京上貢去。

  到了金銮(luán)殿前,禦史禀報皇上:“有人進貢天鯉魚來了。”皇上大喜,馬上派了大臣去接貢品。大臣們把水缸擡到皇上面前過目,誰知一掀缸蓋,水缸空空的,既沒魚也沒水了。

  原來,在大臣們接水缸的時候,天鯉魚帶着水就往東海去了。

  皇上一看空缸,大發雷霆:“這個小畜生,竟敢欺君,快快拉出去斬了!”良心當即被斬首在午門。

  天鯉魚走了,良心被殺了,這是忘恩負義的結果。打那就留下了“不講天理,沒有良心”的說法。

  看完這個故事,不禁讓人想起詩人普希金用叙事詩寫成的童話故事《漁夫和金魚》,故事中的良心和《漁夫和金魚》中的老太婆很相似。

  “他在湖裡打魚,天下着雨,快要黑天了,連一條小魚也沒有打着,渾身淋得像個落湯雞。”這表明良心家裡很窮,但他當時還是愛勞動的。“好吧,你每天能給俺送一吊錢來,夠俺娘倆吃飯穿衣的,就不殺你。”從這裡來看,良心的願望還不高,要的是滿足生活需要的錢。但是“打那,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魚了,靠天鯉魚送錢吃飯穿衣”,“隻要你每天給送兩隻元寶來,就不殺你”,從後來的這句話中,可以發現良心開始得寸進尺。靠着天鯉神魚送給他的元寶,他“成了方圓幾百裡的富裕人家”。按說良心應該很知足了,但他貪婪的心還不滿足,不知恩圖報,去報答天鯉神魚,反倒忘恩負義,為當驸馬,将天鯉神魚上貢,落了個被斬首的下場。故事告訴我們,像良心這樣貪得無厭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古人有“受恩莫忘”的說法。我們受到别人的幫助,應該牢記在心,并想辦法回報幫助我們的人。惡毒而且貪心的人,最後隻能一無所有,沒什麼好下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像良心那樣貪婪,隻要生活過得安甯就行了,不要總是冒出一些不現實的想法。這樣,最後也隻能空歎息!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幫助了别人,而向被幫助的人索取報酬。古人還有一個說法——“施惠無念”。這告訴我們,給予他人幫助,給予他人溫暖,不是為了他人的回報!

  讓我們記住: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乘人之危的成語典故
乘人之危的成語典故
“乘人之危”的意思是趁别人危難之時去要挾或打擊。這一成語源于《後漢書·蓋勳傳》東漢時,蓋勳因為人正直,才華出衆,被舉為孝廉,任漢陽郡長史。蓋勳所在的郡屬州刺史梁鹄管轄,而梁鹄又是蓋勳的朋友。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屬官蘇正和...
2025-02-23
月亮為什麼每天的形狀是不同的
月亮為什麼每天的形狀是不同的
小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老人和我們說,不可以用手指月亮,因為被月亮姐姐知道了是要掉耳朵的,而且這個習俗呢,它是分南方和北方的,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首先這個風俗呢是從道家學派傳出來的。古人認為月亮對農業生産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夠保佑農民的莊稼長得更好...
2025-02-23
我們的節日元宵夜
我們的節日元宵夜
元宵,又叫上元節。元,開始的意思;宵,夜晚。元宵,就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中國的節日,有兩個日子比較集中。首先是農曆月和日數字相同的日子,比如一月一(春節)、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
2025-02-23
小年的來曆
小年的來曆
小年的來曆?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南宋時則稱為“小節夜”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竈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年的來曆?...
2025-02-23
中西方不同的節日習俗
中西方不同的節日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的差異1、來源不同:中國節日起源于農耕文化,西方節日起源于宗教。2、信奉的對象不同:中國節日敬奉的是生活化的神靈和祖先,西方敬奉的是上帝、真主。3、節日關聯的對象不同:中國節日與節氣時令關聯,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
2025-02-2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