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養生 清明踏青小心“踏”出疾病
清明養生 清明踏青小心“踏”出疾病
更新时间:2025-02-23 01:52:53

  很多市民都有外出帶藥的習慣,但是除了預備藥物,春季外出旅遊,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衛生習慣。

  感染性腹瀉是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很多患者都是因吃不潔食品或飲用污染的水源或不良衛生習慣而導緻感染發病。踏青、春遊時,有些人喜歡吃土特産,随便飲用水。一不當心就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感染性腹瀉症狀。所以,外出旅遊的市民在旅遊地要重視旅行衛生,注意喝開水,清潔水,食用衛生合格的食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良好衛生習慣。

  另外,雖然外出計劃特别多,但是要注意還是不要頻繁出入人群聚集的、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呼吸道傳染病的幾率。還應注意氣溫變化而随時增減衣服,防止外感風寒而造成機體抵抗力降低。

  此外,4月份溫差變化大,仍需注意保暖,防止慢性疾病複發。有過敏史的市民應避免踏青、春遊時過敏原吸入引起過敏性疾病,注意被犬咬傷和預防意外傷害發生。

  清明養肝 多吃大棗少吃酸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此時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即春天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

  如何才能有效的養肝護肝呢?中醫專家指出,少量飲酒有利于通經、活血、化淤和肝髒陽氣之升發;如果貪杯過量,因為肝髒代謝酒精的能量是有限的,飲酒過多會傷肝,尤其是肝髒受損或已有脂肪肝的人。這是因為酒精主要通過肝髒分解,若大量喝酒,肝所受的傷害是巨大的。

  六個養肝護肝秘方

  護肝秘方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産物和毒素對肝髒的損害。

  護肝秘方二:用中藥護肝

  中醫認為肝不可補,一補即上火,補脾、補腎即可養肝。對于脾虛的人,服用人參健脾丸、薏米、山藥、芡實熬粥。對于腎虛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用枸杞子、天麻炖雞。對于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栀逍遙丸,用菊花泡茶等都可護肝。

  護肝秘方三:心情開朗

  要想肝髒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因此,保持心情開朗可護肝。

  護肝秘方四:注意飲食平衡

  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的菜。飲食合理,營養均衡也有利于護肝,避免因應酬飲酒過量使肝受損。

  護肝秘方五:保持适量運動

  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中醫專家指出,運動可防脂肪肝,消耗掉體内多餘的脂肪。已經患了脂肪肝的人,應堅持體育鍛煉,适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這些都可消耗體内熱量,控制體重增長。

  護肝秘方六:喝酒前吃點東西

  喝酒秘方少不了喝酒前吃東西。少喝酒自然少傷害,如果一定要喝,并且想做點預防措施,那就是盡量多吃些食物墊墊肚子,食物下肚後可以在胃黏膜、腸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不但保護腸胃,也能阻礙部分酒精進入血液,降低醉酒程度。

  二款護肝美食

  1、韭菜炒鳝絲

  配料:熟黃鳝絲300克、韭黃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澱粉、蔥段、姜末。

  做法:熟黃鳝絲洗淨後切段。韭黃摘洗幹淨,切段。鍋内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蔥段炝鍋,再放入鳝絲和姜末翻炒,加入料酒、醬油、鹽、白糖和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鐘左右。待鳝絲入味後,加入韭黃翻炒至韭黃熟透。加水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溫補肝腎。

  2、韭黃腰花

  配料:韭黃150克、鮮豬腰1個。植物油、鹽、蒜蓉、姜絲、白糖、胡椒粉、香油、胡椒粉、鮮湯。

  做法:韭黃洗淨切段。豬腰剖開,去除白色腰臊,洗淨後用斜刀橫切成片,泡在水裡,把血水浸泡出來,除去臊味,撈出瀝幹水分。将鹽、白糖、胡椒粉和香油放進碗裡,再加少量鮮湯兌成芡汁備用。鍋内放入植物油,油熱後放入豬腰片,至豬腰五成熟,撈出瀝油。鍋内留少許油,放蒜蓉、姜絲、腰片、韭黃翻炒幾下,放入兌好的芡汁炒勻,加入少許香油即可。

  功效:溫陽補虛、健腎。

  中醫認為“春與肝相應”

  在春天,肝氣旺盛而生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肝氣生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髒。因此,為了順應天時變化,我們要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

  據介紹,唐代着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此時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即春天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揚州知名中醫專家、“謙字門”傳人鄭俊謙告訴記者,中醫認為,春季與五髒中的肝髒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産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複發的原因之一。

  可吃和不可吃食物

  但是,要注意的是,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鄭俊謙說,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在這些食物中,首推大棗和山藥。如果将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複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除了大棗和山藥之外,甘味的食物還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蔔、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最好多吃一些。

  “此外,要少吃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它們會阻礙春天體内陽氣的生發;多吃大蔥、生姜、大蒜、韭菜、洋蔥等溫性食物,能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乘人之危的成語典故
乘人之危的成語典故
“乘人之危”的意思是趁别人危難之時去要挾或打擊。這一成語源于《後漢書·蓋勳傳》東漢時,蓋勳因為人正直,才華出衆,被舉為孝廉,任漢陽郡長史。蓋勳所在的郡屬州刺史梁鹄管轄,而梁鹄又是蓋勳的朋友。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屬官蘇正和...
2025-02-23
月亮為什麼每天的形狀是不同的
月亮為什麼每天的形狀是不同的
小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老人和我們說,不可以用手指月亮,因為被月亮姐姐知道了是要掉耳朵的,而且這個習俗呢,它是分南方和北方的,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首先這個風俗呢是從道家學派傳出來的。古人認為月亮對農業生産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夠保佑農民的莊稼長得更好...
2025-02-23
我們的節日元宵夜
我們的節日元宵夜
元宵,又叫上元節。元,開始的意思;宵,夜晚。元宵,就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中國的節日,有兩個日子比較集中。首先是農曆月和日數字相同的日子,比如一月一(春節)、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
2025-02-23
小年的來曆
小年的來曆
小年的來曆?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南宋時則稱為“小節夜”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竈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年的來曆?...
2025-02-23
中西方不同的節日習俗
中西方不同的節日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的差異1、來源不同:中國節日起源于農耕文化,西方節日起源于宗教。2、信奉的對象不同:中國節日敬奉的是生活化的神靈和祖先,西方敬奉的是上帝、真主。3、節日關聯的對象不同:中國節日與節氣時令關聯,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
2025-02-2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