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高危型人乳頭病毒感染的認識不夠,甚至不知道其危害性之大,而通過下面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高危型人乳頭病毒感染有所了解,其實治愈疾病的關鍵是能找出疾病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危害,才能讓每一個人防範起來。
高危型人乳頭病毒感染即是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型别即16,18,6,11型。HPV6和11型經常感染外陰、肛門、陰道等部位,屬于低危型别,濕疣或宮頸上皮内低度病變婦女中多常見,與宮頸浸潤癌無明顯關聯;而16和18型則屬于高危型别。
HPV感染與宮頸癌的關系最初在19世紀70年代提出,此後許多流行病學和分子學研究均毫無疑問的證實了HPV與宮頸癌的病因學聯系。Bosch和Manos等通過收集來自22個國家的宮頸癌活檢标本作PCR檢測,發現99.7%的腫瘤中都可以檢測到HPV DNA,而且各國間無顯著差異。這是迄今為止所報道人類腫瘤緻病因素中的最高檢出百分數,同時表明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相關具有普遍意義。
病例-對照研究是檢驗病因假說的一種分析流行病學方法。不論是在拉丁美洲采用準确性較低的檢測技術(FISH)進行的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還是采用較高靈敏度檢測技術(PCR,HC-II)的研究,所有的結果均顯示HPV感染與宮頸癌有明顯的相關性(OR=3.6-254.2),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Muňoz等在哥倫比亞和西班牙(宮頸癌發病率前者比後者高8倍)進行的人群基礎上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包括436例組織學确診的病例和随機抽取的387例來自病例所在人群的對照,同時采用了三種HPV DNA檢測技術(ViraPap、SH 和PCR)。
這一研究避免了人群和地區的選擇性偏移,同時又考慮到檢測技術間的差異,在調整了一些混雜因素後三種檢測方法都得出相同的結論:在兩個國家中HPV16,18,31,33和35型與宮頸癌均呈強相關性,提示HPV與宮頸癌具有病因關系。隊列研究是用來驗證疾病病因假說另一種重要的分析流行病學方法,它能夠直接體現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生的時序性,更有力地驗證病因假說。campion對100例輕度宮頸上皮内病變(CIN I)随訪了兩年多,56%的HPV16,18陽性者進展為重度宮頸上皮内病變(CIN III),而HPV6陽性的對象僅20%發生進展。Murthy等用原位雜交方法的研究顯示,63例宮頸不典型增生發展為原位癌,對組織标本檢測HPV16/18,陽性率為68.3%,而44例非進展性不典型增生其陽性率為27.3%,相對危險度為5.9(95%CI:2.5-14.1),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其實1995年WHO和IARC已将HPV确定為是宮頸癌的病因。而正确理解高危型人乳頭病毒感染這類疾病的危害,然後進行正确的治療,唯有在正确的醫治下,疾病的危害才會被解除。疾病的影響才會減少。所以,人們必須要先去治療為目的,在疾病出現後,就做到及時的前往醫院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