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沒有局外人。
每天睜眼便是看手機推送的最新報告,日常的吃喝玩樂在此時此刻反而變得十足可貴。
上萬人的确診病例,數十萬人的醫學隔離……
每一個具體的數字背後,是成千上萬的家庭、朋友、同事。
這一刻,每一個人微小而具體的生命,都被這次疫情深刻影響,甚至改寫。
我們在見證曆史的時候,也是曆史的參與者。
看見别人,就是看見自己。
術業有專攻,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被忽略,所擔負的責任愈大,所需要的能力則愈強,否則能力與崗位的不匹配将會帶來秩序的混亂甚至難以補救的後果。本期《疫期日記》專欄,特邀雲南振滇社會組織發展研究院監事長——胡專,帶來“ 為什麼術業必須有專攻 ”的個人思考。
鼠年春節前後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以“突如其來”的兇猛之勢,影響了武漢、湖北乃至其他發生疫情地區人們的正常生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逐漸形成并不斷蔓延,這個不知來自何處、行蹤不定、可能噬人生命的幽靈在到處遊蕩,使全國乃至世界都陷入了不确定性的風險之中。
疫區隔離醫院的重症病房
武漢體育中改造的臨時醫院
其實,現代社會本就是個風險社會,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負面效應,人類對自然的過度侵犯都會使人類遭受報複。而人類對物質生活享受的過度追求也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種種風險。
環境效應面臨的種種風險
2020年春節前後,“新冠君”不請自來,其态勢兇猛,令人猝不及防。此時此刻,我們看見各類公益社會工作群體也都迅速行動起來,以多種方式參與抗疫活動,為遭遇困境者提供幫助和支持,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在我看來,社會工作就是依靠專業價值觀和專業方法去幫助陷入困境者的專業行動。因此,社會工作者在介入各類危機場景為受困者提供服務時一定要堅持其自身的專業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僅憑“一腔熱血”,奢言“不計代價”的政治正确其實于事無補。正如香港電影台詞所言:“出來混,給點專業精神好不好?”
中國武警在孝感市外運送消毒劑
來自世界各地的救援物資
各地社會工作者自發編織起了一張龐大的采購、運送、收儲、配送網絡鍊
具體而言,所謂專業,就是在行動之前務必客觀地、科學地分析事情的緣由,搞清楚問題發生的原因,這就是社會工作專業意義上講的需求評估。就當下而言,需求評估也包括對疫區發病情況、救治情況、資源狀況、居民生活狀況、社區社會心理狀況的評估。這些都是為穩定社區社會環境,減少人為恐慌,遏制疫情所必須的。
有了科學的評估,社會工作者們的援助和服務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社工行動方案才可能是理性、科學和有效的。與此同時,社會工作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豐富的社工經驗和專業技能知識上的,這一點不容置疑。比如說:各類社會工作的開展要站在社區居民現實處境的角度,情境化地思考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和支持,在理性分析項目幹系人(包括政府訴求、贊助捐贈方需求、志願者群體需求等)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其項目實施的資源可得性和條件限制性,分門别類、分情境地為拟受助者提供個性化項目實施方案,不能是隻“唯上”更要“唯實”,要充分尊重社會工作的内在邏輯。
ICU醫療團隊舉行遠程視頻會議
武漢方艙醫院,雲南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在交班
科研人員用野生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展開測試
目前生物技術還不能憑空創造新病毒
社會公益事業項目運營的公開透明,其實也是件很專業的事。對此社會工作者們切不可掉以輕心。公益事業需要來自四面八方愛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衆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人人皆知。但為什麼這些年,像“紅會”那樣的基金得到的社會散捐越來越少呢?在疫情到來時,接收分發個救災物資都搞得兵慌馬亂、手足無措?在我看來,人員素質差,做事情不專業、不規範、不透明是其中重要原因。其實作為一個捐助者,也就是想知道:你要錢幹什麼?大家捐的錢花到哪兒去了,你做了哪些項目,怎麼花的,幫助了多少人,解決了他們什麼問題,效果效率怎麼樣而已。公衆這些要求,真的不過分也不複雜。但要完成這張考卷,除了起心動念正确之外,非有專業能力支撐不可。
武漢抗“疫”的空中走廊——駝峰航線
由此而論,在我們的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面臨空前信任危機時,如果社會工作者們真想為因各種天災人禍而面臨困境的人群去做點什麼的時候,請千萬一定要記住:充分運用你的社工專業知識技能盡可能地将事情做得更有品質和溫度一點,充分運用你的法律意識将事情做得公正透明規範一點,充分利用你的專業管理知識将公益項目的投入産出比做得更合理一點。隻有這樣,才能将好事做好,才能好心有好報,才能“得道多助”。而在很多時候,離開了專業知識技能和嚴謹的職業操守的支持,善良願望也會将人們引入地獄或者弄得雞飛狗跳,天怒人怨。
筆者介紹
胡專
雲南振滇社會組織發展研究院監事長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