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三大信号标志孩子營養不良
第二章:給孩子補營養的7大誤解
第三章:寶寶營養不良的食物調整法
有的媽媽們不能夠及時的發現寶寶的營養不良,導緻悲劇的發生。其實寶寶如果營養不良會有一些 表現。那麼,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是什麼呢?寶寶營養不良怎麼辦?寶寶補充營養誤區有哪些?
三大信号标志孩子營養不良
一、情緒變化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情緒不佳、尤其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其體内某些營養素已告缺乏。
郁郁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說明體内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食用水産品、肉類、奶制品、畜禽血、蛋黃等高蛋白、高鐵食品。
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體内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固執任性、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足而造成,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應予以補足。
二、行為反常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内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在食譜中增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莴苣等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奧妙在于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勢在必行。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号,應及時添加綠色蔬菜、奶制品、魚松、蝦皮等食品。
喜吃紙屑、煤渣、泥土,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多與體内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
三、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初為淡紅,後轉淡白,邊緣清楚,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并有輕度瘙癢感。除臉部外,上臂、頸部或肩部等處也可見到。
民間認為,此斑乃是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寄生的标志,故有“蟲斑”之稱。可事實并非如此。這種以表淺性、幹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征的變化,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謂之單純糠疹,源于維生素缺乏,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号。所以當你的孩子長有“蟲斑”後,再也不要單憑這一點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正确之舉是調整食譜,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補足維生素,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
給孩子補營養的7大誤解
誤解1: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事實是: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卻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們喜歡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學習接受青菜、菠菜之類的綠色蔬菜過程中,水果是很好的營養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蘿蔔,為了補充可能會缺乏的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你不妨給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來滿足孩子對葉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馬鈴薯作為鉀的來源;柑桔類水果可以代替甘藍滿足維生素C的需求。
但是,不論如何,蔬菜和水果畢竟無法完全互相替代。蔬菜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還含有多種促進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所以,你一定要不斷地為孩子提供蔬菜,讓他接受并喜歡蔬菜。這一點非常重要。
誤解2:乳制品會加重孩子的感冒。
事實是:乳制品會增加黏液的産生或者使鼻腔分泌的黏液變稠,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孩子感冒時,鼻子和嗓子裡黏液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産生。而乳制品隻是粘在了嗓子眼裡,讓人感到有點不舒服。
當孩子感冒時,可以繼續給他提供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果他不喝牛奶,可給他别的液體,如白開水、果汁、稀粥或雞湯,直到他感覺好些。即使孩子沒有什麼食欲,也要讓他喝足夠的水,以防止脫水,并能使黏液流出鼻腔。
誤解3:孩子需要吃紅肉(牛羊肉)來預防貧血。
事實是:孩子的年齡越小,出現鐵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1~2歲初學走路的孩子中,9%會出現鐵缺乏。在3~5歲的孩子中,該比例降至3%,而6~11歲的孩子中,該比例為2%。
初學走路的孩子完全可以從他們的飲食中獲得大量的鐵,這是個好消息。很多家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況,肉比較硬,小孩也難以咀嚼。
紅肉含有易吸收的鐵,因此,孩子适當地吃一些是有好處的。但是,初學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吃強化谷類食品和面包、幹果(如葡萄幹)、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雞蛋、魚以及家禽肉來滿足身體對各種礦物質的需要。 10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至少應攝入10毫克的鐵,這個數量很容易達到,一杯奶酪(含鐵約8毫克)和兩小袋葡萄幹(含鐵約2毫克)就行。
如果你無法确定孩子是否缺鐵,可以咨詢專業醫生。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喂養史等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誤解4:為了預防肥胖,應該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
事實是:對于嬰兒和剛學走路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成長極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熱量(卡路裡)40%是從脂肪中攝取的。發育中的大腦對脂肪酸及脂肪中的其他成分有着特殊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專家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脫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于皮膚健康正常成長、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維生素的吸收。
但在2歲後,每天從脂肪中獲取30%左右的熱量(卡路裡)就足夠了。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已經吃飽了。因此,如果你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他可能會通過吃更多的其他食物來加以補償。
誤解5:吃糖多會讓孩子過度活躍。
事實是:吃糖多對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影響。事實上,研究發現,吃了高糖飲食的實驗室動物變得并不活躍。那麼,這種不正确的說法從哪裡來的呢?很可能是,當父母往往發現孩子吃了巧克力之類的糖果或喝汽水後變得異常活躍,而這兩者都包含咖啡因。其實,咖啡因才是導緻孩子活動過度的原因。
誤解6:給小嬰兒添加新食物時要特别小心,因為許多孩子都對某些食物過敏。
事實是:食物過敏反應并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普遍。事實上,真正食物過敏的孩子隻有6~8%。荨麻疹、濕疹、嘔吐、腹瀉,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出現過敏性休克等,都屬于食物過敏時出現的反應。
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如腰果和胡桃)、小麥、大豆、魚和貝類,90%的過敏反應是由于添加這些食物而引起的。因此,添加這些食物時,要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反應。如果懷疑孩子有過敏反應,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向兒科醫生咨詢,必要時醫生會為孩子進行過敏原的測試。
誤解7:牛奶是強壯骨骼唯一的營養食品。
事實是: 是的,牛奶的确是最好的鈣源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喝牛奶,他同樣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質供骨生長發育所需。
這些食物包括:酸奶、奶酪、豆漿、甘藍、豆腐、深色蔬菜以及添加鈣的百分之百純果汁(如橙汁)。
營養學會所推薦的兒童每日鈣的攝入量:
年齡 每日鈣的攝入量
1~3歲 每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鈣
4~8歲 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的鈣
9歲以上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
寶寶營養不良的食物調整法
一度營養不良兒由于消化生理功能與正常兒相近,治療開始應維持原喂養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據患兒情況一周後再增加熱卡與蛋白質食物。
二度營養不良兒的消化能力較弱,待消化能力逐漸恢複,食欲好轉的過程中,逐步較快地增加蛋白質類食物。注意鹽的食量,防止水腫。
三度營養不良兒的消化力很弱,并伴有其它合并症。應首先診斷原發病,待病情好轉,以極少量,多餐維持酸堿平衡,然後逐漸調整膳食,補充蛋白質,使之逐步鞏固營養素的攝入。
營養食物調整補充的辦法:
首先應遵照循序漸進,逐步補充,不急不燥、耐心謹慎的原則,并堅持以下六個步驟。每一步驟均有熱能及三種主要營養素的用量,重量比,及适宜食用的食物。
一度營養不良患兒可從第三步開始:每日每公斤體重可攝入熱能120千卡,蛋白質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23克。三種營養素的重量比為1:0.6:7.6。可采用的食物:半脫脂乳、蒸發乳、配方乳、豆漿、米湯、稀米粥、代藕粉、魚泥湯等。
情況穩定後轉入第四步,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熱能140千卡,蛋白質3.5克,脂肪2.8克碳水化物25克。三種營養素的重量比1:0.8:7.2,可采用的食物,牛乳、代乳品、豆漿、魚泥、粥、糕、餅等。
滿足需要可轉入第六步,每日每公斤體重熱能140~120千卡,蛋白質3.5克,脂肪3.5克,碳水化物14,其重量比1:1:4。食物可同第四步,但需增加量。進入第六步可以鞏固到正常飲食,患兒已恢複正常。
二度患兒要從第二步開始:熱能61千卡,蛋白質2.0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1克,其重量比為1:0.5:5.5,可食食物:脫脂乳、蒸發乳、配方代乳粉、豆漿、魚湯、米湯、稀面糊等。約5~7天漸進到第三步。
如此緩慢增加緻第四第五步:熱能每日每公斤174千卡、蛋白質4.5克、脂肪7克、碳水化物24克、其重量比1:1.5:5.2。開始恢複健康,進入第六步鞏固治療。
三度患兒遞加食物進度應更緩慢。從第一步開始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能35千卡,蛋白質1.3克、脂肪0.4克、碳水化物6.5克、其重量比 1:0.3:5。宜用食物:脫脂乳、蒸發乳、配方乳、米湯、稀藕粉等。如出現消化不良可進而複退。按步就班,逐步充實,直至第六步止。
總之,營養素的供給與增加,要由少到多,由簡到繁,切忌貪多求快求全而出現反複。具體措施應視患兒食欲及消化情況而定,不宜統一硬性規定。
宜用食物已于上述每一步中予以分述。主要有:蛋白質類食物:脫脂乳,蒸發乳,配方乳,豆漿,雞蛋黃粉,魚粉,肉泥,肝泥等。脂肪類:除以上食物中的脂肪之外,可适當添加植物油,人造黃油,奶油等,但隻能少量添加。
碳水化物:米湯、小米湯、面糊、藕粉、代藕粉、粥、爛飯、蛋糕、餅幹等。維生素、無機鹽:可用鮮果汁、蔬菜汁補充。如患兒腹瀉,可從維生素制劑中補充。總之對三度營養不良患兒的哺喂必須耐心。對嚴重消化紊亂的患兒,不宜任意使用饑餓療法。
總結:營養對于寶寶們來說十分的關鍵,有足夠的營養才能夠滿足寶寶的成長發育,媽媽們發現寶寶有營養不良的表現時要記得科學的為孩子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