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的雷鳴?葵丘之會以後,齊國的霸業雖然已經逐漸衰落,但仍然維持了一段時間魯倩公九年(公元前651年)九月(由于《春秋》是按照魯公紀年,故而研究春秋曆史的著作舍用周王紀年或魯公紀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指定因為受寵而被立為夫人的骊姬之子奚齊繼承國君之位晉國的大夫裡克認為奚齊的君位得來不正,心中不服,于是糾集黨羽殺死了奚齊,而後骊姬妹妹的兒子、奚齊的弟弟公子卓即位為國君,又被裡克等人殺死晉獻公的幾個兒子死的死、逃的逃,晉國從此群龍無首,陷入内亂之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日落西山的雷鳴?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落西山的雷鳴
葵丘之會以後,齊國的霸業雖然已經逐漸衰落,但仍然維持了一段時間。魯倩公九年(公元前651年)九月(由于《春秋》是按照魯公紀年,故而研究春秋曆史的著作舍用周王紀年或魯公紀年),晉獻公去世,晉獻公指定因為受寵而被立為夫人的骊姬之子奚齊繼承國君之位。晉國的大夫裡克認為奚齊的君位得來不正,心中不服,于是糾集黨羽殺死了奚齊,而後骊姬妹妹的兒子、奚齊的弟弟公子卓即位為國君,又被裡克等人殺死。晉獻公的幾個兒子死的死、逃的逃,晉國從此群龍無首,陷入内亂之中。
齊桓公見此情況,便召集各國諸侯會師伐晉,來平定晉國的叛亂,大軍到達高梁(今山西臨汾東北)之後就回去了。裡克殺死奚齊和公子卓之後,派人迎接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回國即位,重耳婉言謝絕,裡克轉而迎接同樣流亡在外的公子夷吾回國。夷吾一方面又想回國,一方面又擔心其中有什麼陰謀,于是派人到秦國請求援助,以即位之後割地給秦國的承諾換取秦穆公派兵送他回國。
後來秦穆公果然派軍護送夷吾回國,作為霸主的齊桓公也派出了齊國大夫限朋率領部隊與秦軍會師,共同護送公子夷吾回晉國。第二年四月,隱朋與周天子派來的周公忌父和王子黨共同在晉國立公子夷吾為晉惠公。這是黃河上遊的秦國第一次與黃河中下遊的諸侯國正式發生政治聯系,而且也可以看出齊國此時仍然實力鼎盛,有能力參與與之不相伯仲的晉國的廢立之事。
不久以後,狄人再次來襲,滅掉了溫國,溫國的國君逃到了衛國,狄人也繼續入侵,襲擾衛國、鄭國。這時齊桓公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召集諸侯,大張旗鼓地去讨伐狄人,而是聯合許國一起讨伐了北戎,以此牽制戎狄的入侵。
魯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夏,之前與周襄王争奪王位失敗的王子帶不甘心接受失敗的結局,于是勾結了揚邑、拒邑、泉邑、臯邑以及伊、雒一代的戎人進攻周王的京城,焚毀了王城的東門。秦穆公聽說這個消息,趕快集結軍隊,聯合晉惠公共同帶軍前來救援周天子,齊桓公也派了管仲和隱朋代表周王室和晉國前來與戎人進行和平談判,多方合力之下,戎人終于退兵了。
由于齊國之前的擁立之功,周襄王本來就對齊國很有好感,現在管仲又在平定戎亂中立下大功,于是周襄王感激地以上卿之禮設宴款待管仲。管仲很惶恐地推辭說:“臣是齊國小臣,職卑位賤,沒有資格享受上卿的禮儀。”周襄王說:“我是為了嘉獎你的功勳和美德,不必推辭了,不要違抗我的命令!”管仲見推辭不過,但畢竟不敢太過違背禮制,就采取了折中的辦法,按照下卿的禮儀參加了宴會。後來有人稱贊管仲說:“管仲如此謙恭退讓,立下大功也不輕視王上,他能夠享受世代香煙祭祀實在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周王室的危機并沒有就此解除,淮河一帶的夷人不斷侵擾杞國,同時也對周王室也造成了威脅,而戎人雖然退走,但始終對中原虎視眈眈。為了保護周王室的安全,齊桓公派出仲孫淋到周去任職以及時處理相關事宜,并且邀集諸侯在l地集會,召集諸侯的軍隊到周王羲去戍守防禦。
正在周王室危機不斷的同時,南方的楚國也蠢蠢欲動。随着楚國的逐漸興起,在南方擁有強大的勢力,周邊各個小諸侯國都要奉其為尊,但是一次楚國召集各諸侯國君聚會,黃國不願服從楚國,就參加了齊國為防禦、讨伐楚國而舉行的齊國、宋國、江國、黃國四國會盟。後來齊國勢力日益強大,原來依附于楚國的諸侯國紛紛倒戈附齊,黃國國君也認為:“楚國的都距離我有九百裡之遙,如何能危害到我呢?”于是背叛了楚國,楚國本就存着與齊國一争短長之心,同時也為了殺雞儆猴,警誡南方的各諸侯國,于是便以“黃人不歸楚貢”為由發兵滅掉了黃國。
幾年以後,楚國又出兵讨伐徐國,按照葵丘之會的精神,各諸侯國在牡丘會盟,謀劃援救徐國之事。各諸侯國軍隊會齊之後,并沒有直接去援救徐國,而是直接去進攻楚國的與國厲國,逼迫楚國退兵去救厲國,以解徐國的危機。但是這一計策遭到了失敗,徐國軍隊在婁林(今安徽泗州東北)慘敗于楚國,齊桓公隻好在第二年親自派軍去進攻厲國,雖然沒有攻克,但是順利解救了徐國。
面對如此紛亂難解的局勢,齊桓公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齊國已經不複當年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沒能壓制住戎人和楚國的威脅,又将矛頭指向了東夷。魯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齊桓公又在淮水上會盟諸侯,解決鄭國(今山東峰縣附近)的問題,同時向東夷示威。于是借助諸侯的力量為部國修築城池,但不巧的是參與築城的役夫有很多人生病,還有人在夜裡登上高丘大聲呼喊:“齊有亂!”不僅齊國君臣人心惶惶,連各諸侯國也憂心不已,于是齊桓公沒有等到部國的城池建成就先撤軍回了齊國。
面對戎狄和楚國的連續襲擾,齊桓公已經失去了當初親率大軍追擊千裡的豪氣,也不再有“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的信心,不敢直接與戎狄和楚國的軍隊面對面對抗,隻能以和談的方式換取和平,以圍魏救趙的手段曲折地救援友國。足見齊國雖然仍有霸主之位,但實力已經大不如前,魯禧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十月,縱橫一世的齊桓公姜小白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同時也為齊國的霸業畫上了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