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寒露養生順應氣候調整
寒露養生順應氣候調整
更新时间:2025-04-08 07:53:28

  一、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将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将凝結也。”由于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随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适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确保體内的生理(陰陽)平衡。

  二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幹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幹燥,皺紋增多,口幹咽燥,幹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幹裂。

  三、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内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内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時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四、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于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于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勢利導,宣洩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五、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我在多年的臨床診療中發現,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于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我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确保健康。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關于中秋節及吃月餅習俗的由來
關于中秋節及吃月餅習俗的由來
【揚揚導讀】“民以食為天。”這句出自《漢書·郦食其傳》中的話,充分說明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繞不開“食”。而孔子的經典話語“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更證明了“食”已成為中國人獨特的傳統文化。因此,中國大多數的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便連中秋節這一...
2025-04-08
即墨老民俗
即墨老民俗
6月25日,遊客在山東青島市即墨古城體驗劃龍船遊戲。當日是端午節,山東青島市即墨古城推出誦經典、做龍船、射五毒等民俗迎端午活動,讓遊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新華社發(梁孝鵬攝)6月25日,在山東青島市即墨古城,遊客體驗射五毒。當日是端午節,山東...
2025-04-08
春節由來英語
春節由來英語
春節由來英語?December30,thefirstdaytothefifteenthdayofthedayistheSpringFestival.TheSpringFestival,therearemanyfolkcustoms,such...
2025-04-08
長城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長城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萬裡長城是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和文明的象征,它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技術的偉大成就。長城己有2000餘年的曆史,全長約21196公裡,素有萬裡長城之稱。至今,長城依然屹立在群山之巅,長城...
2025-04-08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表示什麼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表示什麼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表示什麼?二十四節氣裡的驚蟄是打雷驚醒了冬眠的動物的意思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于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交節驚蟄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二十四節氣中...
2025-04-0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