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是大多數家庭的餐桌上必備的食物之一,那麼如何選肉、存肉就成了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關于肉的保質期,可能很容易被忽視,也許放了許久你還會吃。哪些肉是絕對不能吃的?什麼樣的肉在食用之後會對你的身體産生不好的影響?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學着如何做個健康的“肉食動物”吧!
很多家庭有“囤肉”的習慣,買一次能吃好多頓。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肉最好現買現吃,在農貿市場買的肉,建議在冷藏室保存1~2天,而從大型超市冷櫃中購買的肉,可保存3~5天。如果肉一直放在冷凍室,一般可存放一年。但肉在冰箱裡放久了,不僅會影響營養和口感,還會影響其安全性。一般來說,肉變質有以下幾個表現。
顔色變深
新鮮的肉表面有光澤,顔色均勻。新鮮豬肉呈紅色或淡紅色,脂肪潔白;牛羊肉顔色鮮紅,脂肪大多顔色發黃;禽肉皮膚為淡黃色或白色,肉色白裡泛紅。随着貯藏時間的延長,由于肌紅蛋白被氧化,肉色會逐漸變成紅褐色。顔色越深,可食性越低。而當肉表面變成灰色或灰綠色,甚至出現白色或黑色斑點時,說明微生物已經産生大量的代謝産物,這樣的肉就不能吃。
表面發黏
新鮮的肉外表微幹或濕潤,切面稍潮濕,用手摸有油質感,但不發黏;而肉變質以後,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會産生黏性代謝産物,造成肉表面發黏,甚至出現拉絲。肉類表面發黏是腐敗開始的标志。
彈性變差
新鮮的肉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後會立即複原。貯藏越久,肉裡面的蛋白質、脂肪會逐漸被酶分解,肌纖維被破壞,所以肉會失去原有的彈性,手指壓後的凹陷不僅不能完全複原,甚至會留有痕迹。
有異味
新鮮肉具有正常的肉味,而變質的肉由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會産生各種胺類、吲哚、酸類、酮類等物質,因而有明顯的腐臭味。
此外,新鮮的肉煮熟後肉湯透明,湯表面聚集大量油滴。而變質肉中的蛋白質被微生物分解,會産生很多低級代謝産物散落在湯裡,造成肉湯渾濁,并且湯面幾乎無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