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巷口指的是中山中路和解放路交叉口一帶。它原來是杭州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官巷口這名字的由來,有一個版本說,在吳越國之前,這裡陸少水多,屬于荒涼之地。廣闊的錢塘江流經此地,江水拍岸,于是,官巷口還有個名字叫“官澗口”。
官巷口的繁榮,從宋朝開始,并一直延續了下來。官巷口附近原來有一條巷子是禦街的一部分。這條巷子被稱為“冠巷”。巷子裡都開冠子行,冠子,就是古時候的帽子,有女式的,也有男式的。日久天長,冠巷就被逐漸叫成了“官巷”。除了冠子行外,宋朝時,這附近還有珠寶市場、花市等。它還有個吉利的名字叫“壽安坊”,據說,這個名字是宋高宗所賜。宋高宗時,官巷口已形成了非常繁華的花市,上等名貴花種雲集于此。整個地區的繁榮幾乎可以與洛陽的壽安山媲美。宋高宗似乎有點觸景生情,于是,他賜名此地為“壽安坊”。
禦街兩邊,方梳行、銷金行、冠子行等商行林立。這裡出售的飛鸾走鳳、七寶珠翠、錦繡羅帛、銷金衣裙等首飾服飾,都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到了元宵節,這裡還舉辦元宵燈市。各商家都懸挂起各種花燈,富貴人家搭建山棚,通衢至神廟前,明亮如白晝。街上有舞隊載歌載舞,舞隊裡有一些戲曲名角,旦角們都頭戴着花、身披着坎肩。孩子們也都在舞隊裡吹拉彈唱,十分熱鬧。
元明以後,官巷口雖然沒有了宋時的繁盛,但也是一個重要的集貿市場。
明嘉靖《仁和縣志》記載“百工技藝,蔬果魚肉,百凡食用之物,皆于此處聚易,夜則燃燈秉燭以貨,燒鵝煮羊,一應糖果面米市食。”這裡幾乎就是杭州最大的農貿市場,蔬菜、水果、雞鴨魚肉彙集,甚至各種手工藝者都在這裡擺攤。
不過,這種熱鬧的集市到了清朝就陡然消失了。清朝時,杭州城裡修築了一座旗營,把這裡都囊括了進去。
上圖為20世紀60年代改建後由官巷口向湖濱鳥瞰
上圖為20世紀60年代改建後官巷口街景(圖中建築為奎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