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一般都認為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天空是蔚藍色的,而我們的傳統社會裡,對于天地的色彩認識是“天玄地黃”的,這樣的色彩認識,跟我們現在的人不一樣,跟西方人的是迥然不同。
天地玄黃
紅黃藍三原色,這是西方的色彩理論。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則有“紅黃青白黑”五正色,以及其它由五正色混和而成的間色。這五色,代表了5個方位,構成了宇宙的五個基本元素:南方屬火為紅色,東方屬木為青色,西方屬金為白色,北方屬水為黑色,黃色屬土居中央。
五色五德圖
西方人重視邏輯,他們的色彩理論是基于實驗、細胞學總結出來的。而我們中國人的五色理論是通過感受想象得出來的,融和自然、哲學、宇宙、倫理等觀念。
曆史上的每個朝代,都會确定一種德及其所尚之色,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一套如天體運行 一般複雜的色彩應用系統,除了在朝堂上的禮儀大典上運用之外,日常生活也有所體現,皇帝、皇後、各級大臣,軍隊、儀仗……在何時何地用什麼顔色,等級森嚴,不可僭越。
51種傳統色圖卡
在民間,日常用色也有一定的規範,《禮記 玉藻》所言“衣正色、裳間色”,這裡的“衣”指“上衣”,“裳”指下衣。
上衣下裳
根據文物發掘的研究,原始社會的第一色應該是朱色(後來用間色紅色代替了正色朱色),在西安半坡、永昌鴛鴦池等地出土的原始人遺址都發現了一些朱色的顆粒,而創作于3000多年前新石器時期的滄源崖畫,就是岩石上畫出的朱紅色圖案,繪畫原料是用赤鐵礦顆粒、動物血,加上槙物膠混和而成。
滄源崖畫
原始社會,火對于人的生存很重要,紅色是火與血液的顔色,由此成為第一色,體現了人對自然的依賴與崇拜。
到了黃帝時期,第一色是玄色(黑),而傳說中,黃帝的着裝是上玄下黃,對應“天玄地黃”,以表對天、地的崇拜。
軒轅黃帝畫像
到了商朝,崇尚白色。
商朝的白玉鳳鳥
各朝開國黃帝都講究“奉天承運”,以“五德”更替作為接替前朝的正統說辭,起初是根據相克理念繼承的,順序是:黃帝土德,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秦水德,漢土德。
周朝又回歸了原始社會的特性,崇尚紅色,火德。
周天子畫像
秦朝統一六國後,崇尚黑色。據說,秦朝不被視為正朔,許多人懷念周朝,水克火,秦始皇就選擇水為正德,以黑色為第一色,以示正統。
秦始皇畫像
不想,秦朝兩代而亡,本來土德的漢朝,建立之初也不将秦視作正朔,故承周之為德,認為漢正值水德旺盛的時期,所以還像秦朝那樣崇尚黑色,到了武帝,又承認秦朝了,又改漢正正朔為土德,尚黃色。
漢武帝畫像
唐太宗畫像
唐為土德,尚黃色,王勃的說法是唐朝繼承了漢朝為火,三國兩晉南北朝隋不算,唐繼承漢,火生土,所以唐為土德,的确尚黃色。
到了武則天時期,則崇尚紅色。而後又改為尚黃。
唐玄宗時期的畫
到王莽時期,又根據相生說的理念,重新修改各朝的正朔,又變成了夏金殷水周木漢火,此後各朝的德行變為相生關系依次為:漢火,魏土,晉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後梁金,後漢水,後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宋朝崇尚的是紅色,宋朝所有的黃帝畫像都是紅胞。
宋朝宣祖畫像
宋朝在有某些時期流行白色,天聖三年,仁宗曾下令禁止女性着白色與褐色,認為不吉利,然而中國服裝史有些詭異,朝堂上禁什麼,往往在民間就流行起來,北宋後期到南宋,白色很流行,女性不但愛穿白衣服,還喜歡白色頭飾、白角梳、白角冠等。
南宋小品畫裡女子着白色衣裳居多
宋朝官員朝服的領口上會挂一個白色的大項圈,叫做“方心曲領”,始自于漢朝,因為朝服裡面會穿一些衣服,外套的衣領就會很鼓,為了美觀,就在外套上墊一個白色項因圈,稱“曲領”, 到了宋朝,改為用白羅做成的上圓下方的的形狀,象法天地,表天圓地方。
着朝服的宋朝官員
元朝,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崇白、青二色,代表對藍天白雲、青青草原的崇拜吧。
着白色袍的忽必烈少了些殺氣多了些溫和
明朝,紅、黃二色為尊,流行青色。
明朝官員圖
明新年元宵景圖裡着青色衣的黃室成員
清朝,水德,尚黑,但不是純黑,是藏青色。清朝官員的朝服以石青為主顔色,而黃帝的龍胞則以明黃、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調。
清朝官員服飾等級圖
總的來說,我們中華民族格外崇尚黃色,黃色象征神聖、崇高、莊嚴、土地、國土等,不但被皇權、貴族所熱愛,被作為帝君之色,象征中央皇權和社稷,也幾乎成了中華民族的代表色,我們是黃皮膚的黃種人,更重要的是作為以農耕社會為主的社會,最重要的生産資料——土地是黃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