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立夏養生 注意調理脾胃
立夏養生 注意調理脾胃
更新时间:2025-02-10 23:22:15

  許多的人對于二十四節氣并不是非常的了解,立夏是幾月幾日呢?生活中大家對于立夏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立夏吃什麼有利身體健康?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就可以幫助我們健康的度過立夏了哦,趕緊來看看吧!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将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冰箱裡取出的食物不要急着吃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心陽夏季最旺盛 注重養心

  立夏之後,天氣漸熱,此季節有利于心的生理活動,心通于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凡脾胃之腐熟運化,腎陽之溫煦蒸騰,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的調節等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的特别養護。

  夏季日長夜短 保證睡眠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應做到起居有律,卧室通風,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有适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

  立夏前後注意養腸胃

  一、夏季暑熱濕氣重,易沒有胃口

  中醫《黃帝内經》認為,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在夏天達到最高值。此時,人體陽氣旺盛,經絡氣血流通,是溫煦體内陽氣、驅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時機。楊小紅教授稱,夏季暑熱濕氣重,日照時間延長,人們的睡眠時間和飲食量逐漸減少,再加上出汗增多,人體電解質代謝出現紊亂,易出現疲勞倦怠、沒有胃口、注意力不集中、中暑等症狀。“立夏前後要尤其注意,這段時間冷暖空氣交彙頻繁,細菌生長特别快,濕氣困阻導緻脾胃功能弱。”因此,立夏前後,應注意養好腸胃。

  二、腸胃不好的少吃寒涼瓜果

  專家表示,夏季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每餐不宜吃太飽,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不利于消化。夏天是瓜果類水果蔬菜豐收的季節,多吃當季瓜果固然好,但要注意營養搭配和适量原則,腸胃不好的人要盡量少吃寒涼類瓜果。“有些女生把黃瓜、西瓜等果蔬代替主食減肥,主次颠倒,容易傷及脾胃,引發腸胃疾病。”

  三、多喝白開水是硬道理

  由于出汗較多,有些人喜歡吃雪糕、喝飲料解渴消暑。楊主任告訴記者飲料中含有色素和香精,雪糕過冷也容易刺激腸胃,因此除了運動飲料外,不建議人們吃雪糕、喝飲料代替水。平時要多喝白開水促進新陳代謝,多汗者可适量喝淡鹽水,尤其是高溫作業時要注意補水補鹽;還可在做菜時多放點鹽、吃偏鹹的食物。

  四、酸梅湯和粥都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适應散熱,人體的血液循環會重新分布,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内髒尤其是胃腸道的血流減少,導緻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欲下降。因此多吃山楂、烏梅、木瓜等健脾胃的酸性食物可以使皮膚腠理适當收縮,保證胃腸功能正常。

  喝酸梅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此外,粥也是便于消化的夏季食物,除了常規的魚片粥、雞粥外,人們還可選擇薏米、淮山、芡實等健脾、祛濕的藥膳粥,但糖尿病患者和胃下垂的人不宜喝粥,以免加重病情。

  五、喝祛濕湯有利于腸胃功能

  立夏前後,濕氣困阻導緻脾胃功能弱,喝祛濕湯有利于養生,食譜如下:

  1、将冬瓜500克,薏米100克,鴨半隻,蜜棗兩個煲冬瓜薏米老鴨湯,适合體質好的人喝。

  2、将淮山、芡實、茯苓、白芷各30-50克與豬骨500克或雞半隻煲湯,西洋參30克與半隻烏雞炖湯,均适合腸胃不好、體質偏弱的人喝。

  六、夏日午睡很重要

  由于日照時間長,許多人夏天習慣早起晚睡,睡眠不足導緻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犯困。楊主任指出,除了充足的睡眠與規律的作息外,夏天午睡也格外重要。“夏天正午紫外線強,暴曬對腦部和神經系統都不好,中午呆在室内睡一覺,既可以補足精神,又不被太陽曬,何樂而不為。”除此之外,她還建議人們每天早上或晚上保持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的緩慢運動,比如散步、慢跑、打拳、遊泳、爬山等。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民間有俗語:立了夏,把扇架。從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據介紹,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立夏節氣。周朝時立夏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郊迎夏,舉行祭祀儀式,迎夏的隊伍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和馬、甚至車上的旗幟都是紅色的,象征着熾熱的夏天就要來了。

  後來漢代沿承此俗,到宋代、明代禮儀也更趨繁瑣。清代,在立夏當日親朋好友之間還要互贈禮品。時至今日,還有很多習俗被保留下來,如南方有的地方會用五種不同顔色的豆子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閩南地區有立夏吃蝦面等民俗,都體現了人們祈求健康、消災解難的美好心願。

  立夏後,可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果蔬,如西紅柿、莴苣、青椒、西瓜等,而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盡量少吃。少喝冰水,多飲溫水。有條件的話,每天中午保證一小時左右的午休,有助緩解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的狀态。在日常生活中,應舒展心情,多想些美好的事,凡事順其自然,靜養勿躁,以免傷“心”。

  結語: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很多的人都不太了解立夏的一些保健常識,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立夏養生的注意事項,能夠幫助大家哦。希望每個人在立夏到來的時候都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記得分享給身邊的好朋友們哦!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