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随着高考的臨近,考生們的壓力與日俱增。壓力之下,形成了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一些中學生因自卑心理導緻強迫症和抑郁症,逆反心理引發情緒化心态和不正常的心理宣洩行為,厭學心理導緻學習障礙、學習焦慮、考試綜合征,孤獨心理導緻交往行為焦慮症和早戀行為頻繁發生,網絡成瘾導緻各種心理問題綜合征……
針對上述現象,省人大代表、福州高級中學教師陳傑生在09年初提交了《關于福建省高中學校開設心理疏導課》的建議。最近,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現狀:心理問題頻現
小廖是09年參加高考的理科生。高二時,他參加全省會考,會考一結束,就把政治、曆史書全扔了。“松了口氣,覺得以後再也不用見到這些書了。”小廖說。
有着20多年教齡的陳傑生認為,這些行為是一種心理宣洩。有的學生因為得不到及時的宣洩,甚至出現極端行為。記者經過調查采訪發現,有不少學生在會考後把課本丢棄、賣掉,有的甚至燒書;還有的在高考後,選擇狂歡等形式來釋放積存已久的壓力。
據報道,杭州市近日公布了一組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率為10%―25%,中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3.39%―38.36%。
這麼高的檢出率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重視。
福建省婦聯婚姻家庭指導中心咨詢師黃林娟告訴記者,每年高考前,是考生前來咨詢心理問題的高峰時段,一些學生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就受到嚴重打擊,一蹶不振,甚至不去上課,封閉自己。
針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教育部門很早就開始關注,并着手建立相關幹預措施。不少學校設立德育教育課和心理輔導老師,有的學校還設立心理咨詢室。但這些幹預措施的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在福州一中學任教的張老師告訴記者,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但前去咨詢的學生寥寥無幾。她說,現在的中學生一旦有了心理問題,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不願意和老師、家長溝通。因為拒絕溝通,自然就對心理咨詢室敬而遠之。“他們更喜歡和同齡人溝通,而不是求助于心理咨詢老師。”她說。
陳傑生在建議中指出,由于現在的新課程标準沒有要求設置心理課程,高中學校(一些與幼兒教育有關的職業高中除外)以往所設立的心理課程停止了,各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名存實亡。
“當前,中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小視。尤其是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困擾高中學校教學的重要因素。”陳傑生說。
建議:設立疏導課程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陳傑生認為,高中階段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比較複雜,其中生理與心理發育不平衡帶來的矛盾沖突較明顯。生理上的成人與心理上的幼稚形成矛盾沖突,是這一階段學生心理問題多發的根源。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正确教養方式,也造成學生心理問題。”陳傑生說,從家庭環境來看,現在的高中階段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呵護下,他們渴望獨立與對家庭的依賴的矛盾,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負擔過大,抗挫折能力和适應社會的能力較差。
另外,從學校來看,不科學的學業評價标準造成過重的負擔和過大的升學壓力,也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成因。社會對人口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才評判價值觀念的改變,使學習和升學競争愈演愈烈,也帶給高中學生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
在無法改變現有學制和考試制度的前提下,陳傑生認為,學校有必要也有義務設立心理疏導課程,幫助疏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他建議,心理疏導課程要保證每周至少一節課。通過心理疏導課堂活動,讓學生掌握心理疏導常識和自我疏導的辦法。 心理疏導課是一種純粹的活動課,通過課堂活動如遊戲、心理問題小測試等輔導學生。也就是,要讓學生每周輕松一節課,遊戲一節課,快樂一節課,疏導一節課,輕松快樂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長效機制解決問題
陳傑生的建議在張老師的課堂開始實驗。
作為班主任,張老師每周都開一次班會課,每次主題不同。有時談學習方法,有時談如何感恩,有時分析自己的優缺點。這樣的班會課很受歡迎。
但張老師認為,目前的班會課,老師依然從自身角度出發,更多考慮教學方面的因素。而且班主任一般也不是心理學專業人士,這樣的課上下來,效果很有限。她說,設立專門的心理疏導課程非常必要,同時給四五十個學生上課,講方法,分析問題,效果要比一個心理咨詢室好得多。心理疏導課主要是讓學生正确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問題是很普通的,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并不是什麼大問題。
黃林娟表示,讓學生學會自我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面對壓力學會放松,不是一兩天的事,需要一段時間練習,因此不能臨考前才開始做工作。設立心理疏導課程就是一種預防,預防比治療更有意義。此外,她還建議,心理疏導課程不采取統一标準,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應給予不同的指導。如對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應培養他們正确面對競争的心态,對一些普通中學的學生,應加強他們對職業測評的指導等。
對此,福建省教育廳表示,下一階段,福建省将加大對中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督查力度,重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同時,參照廈門市,福建省中小學按師生比1∶1000的比例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地各學校配備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持證方可上崗。到2012年前,超過千人的學校至少有1名教師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