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春分時節巧養生 體質五行先分清
第二章:春分風不小 要防痛深擾
春分正是人們條例身體的最佳時節,是調理體内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因此我們要注意生活及飲食。那麼,春分如何養生?春分養生奧妙是什麼呢?
春分時節巧養生 體質五行先分清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在每年的陽曆3月21日前後,太陽黃經0°,鬥指卯位(正東方向)。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說“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就是這個道理。
春分時期,我國南北氣溫都升到零℃以上,萬物進入春生階段,正是“春飛桃杏開,蝶舞蜜蜂來”,農村開始忙碌,小麥已進入返青階段。
春分的病候及養生
——易五更晨瀉
第一,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洩,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洩。
第二,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幹姜炖湯或吃幹姜炖雞湯。
——易腹痛腹瀉
第一,因春天風大,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
第二,養生的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
第三,春分前後,要防止受涼。
第四,做菜多用幹姜,因為幹姜能溫中。
——易感冒、流涕
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以五行理念将人的體質分成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人,是中醫的傳統理論。池曉玲指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的耐受性不同,因此調養前應找準自己屬于哪種體質。絕對典型的五行人比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原理,大多數人可能兼具兩個臨近的五行體質特點。
木形人:疏肝健脾 和調陰陽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精神:應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切忌抑郁惱怒,多參與戶外活動。
運動:在運動上,木形人可多參與太極拳等以煉氣為主的運動,有助于身體的陰陽平衡。
飲食:可多服健脾養肝、補益肝腎之品,使脾胃健運,肝氣順達,以防肝旺克脾。飲食上可多吃姜、蔥、荞、竹筍、淮山、土豆、豬肉、魚肉、蛋等。
藥膳可選擇陳皮鲫魚湯:鲫魚一尾(約250克),豬瘦肉100克,生姜10克,陳皮10克,胡椒3克,鹽、紹酒适量。鲫魚除去内髒及鱗鰓,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生姜洗淨切片,陳皮切絲,将生姜、陳皮絲、胡椒一并填入鲫魚肚内,與豬瘦肉一同放入砂鍋,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燒開,再以文火煨煮1小時,調入鹽、紹酒即可食用。有健脾理氣祛濕的功效。
火形人:平心定志 益腎養肝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精神:此時易出現心情煩躁,容易引發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火形人宜平心定志,保持樂觀随和的心态,切忌急躁,以益腎養肝。
運動:不宜“春捂”,建議多做春遊、踏青等戶外活動,太極拳、八段錦,并可用下棋、釣魚等調節情緒。
飲食:可多吃健脾益肺、益腎養肝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竹筍、蘑菇、薏仁、淮山、花生、土豆、杜仲、牛膝等。
藥膳可選擇芍藥粥:白芍15克,茯苓10克,粳米100克,大棗10枚,牛膝15克,麥芽糖适量。先以白芍、茯苓、大棗、牛膝加水适量,小火煎汁,取出藥渣,加水,并放入粳米,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成稀粥。食用時加入麥芽糖适量,有健脾益腎,滋陰柔肝的功效。
金形人:易哮喘咳嗽 要做好“春捂”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精神調養:春分節氣,天氣變化仍然較大,此時金形人容易感受外邪出現哮喘、過敏、咳嗽等肺系疾病。宜保持甯靜的心态,安養神氣,避免憂愁抑郁,以利肝氣調和,氣血和暢。
運動:注意保暖,做好“春捂”,最好能有微汗出可加大運動量,可選擇動态運動,如慢跑、羽毛球、足球等。
飲食:宜多進食具有健脾益肺,益腎養肝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百合、淮山、沙參、白果等。
藥膳可選擇健脾八寶糕:粘米粉250克,鮮山藥250克,百合50克,玉竹15克,芡實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30克,烏梅4枚,白糖适量。烏梅切絲備用。鮮山藥洗淨切片,玉竹、百合、芡實、白扁豆洗淨與鮮山藥一同放入鍋内,加入适量水煮熟。茯苓磨粉,與粘米粉混勻,加入白糖及适量水攪拌成漿,将煮熟的鮮山藥、百合、芡實、白扁豆放入粉漿中拌勻,放入盤中蒸熟,撒入烏梅即成。有健脾補腎,潤肺生津的功效。
水形人:易口苦 進補宜健脾益腎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精神調養:降水也較多,水形人此時容易出現濕困中焦的表現,如惡心、口苦、胃脘脹悶等症狀。宜安定心神,順應春季節氣陰陽平和的自然規律。
運動:注意保暖,做好“春捂”,避免外邪侵襲。可加大運動量,可選擇動靜結合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或選擇慢跑、球類動态運動等。
飲食:宜多進食具有健脾益腎,溫中祛濕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砂仁、法夏、白術、茯苓等。
藥膳可選擇豬肚白術湯:豬肚1具,白術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鹽适量。将豬肚洗淨,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後去水,晾幹水後備用。将白術、煨姜、胡椒放入豬肚内,縫合豬肚,豬肚外以針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時,放入精鹽調味。撈出豬肚,切塊,喝湯吃豬肚。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素體脾胃虛寒的人食用。(本節内容來自廣州日報)
針對中醫劃分的9種不同體質,春分養生應該分别注意如下:
平和體質,就是人們說的正常體質,春分養生隻要注意飲食搭配合理就可以了。
氣虛體質,表現為虛弱,感到疲勞,常出虛汗,容易感冒。除了飲食上調養,還應适量多運動,因為運動對補氣有作用。
陽虛體質,表現為手腳怕冷,胃部怕冷。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容易發生腹瀉,應該科學膳食,注意溫補。
陰虛體質,表現為皮膚幹燥,手腳心發熱,臉潮紅,眼睛幹澀,口易渴,大便易幹結。可多吃點鴨肉蓮藕湯、百合、芝麻。
瘀血體質,表現為有黑眼圈,女性痛經,年齡大的人血液黏稠,皮膚易出現瘀血斑點。适合吃一些紫菜、海藻、黑豆、柚子、山楂。
濕熱體質,表現為易生粉刺和暗瘡,有口臭,小便黃。可适量吃冬瓜、西瓜、芥菜、黃瓜、苦瓜、通心菜。
氣郁體質,表現為情緒低落,易失眠。可以喝小柴胡湯、黃花菜雞蛋湯、麥片牛奶。春分時節,郊遊踏春很有效果。
痰濕體質,表現為人較肥胖,感覺肢體困重。該體質的人應多吃點冬瓜、蘿蔔、海藻、海帶和薏米。
過敏體質,易起荨麻疹,易過敏,皮膚一抓就紅。這種體質的人應該少吃海鮮與辛辣刺激之物,少飲白酒。
春分風不小 要防痛深擾
又是一年春分到,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春分之日,天地間陰陽交合,春氣調和,萬物新生。從立春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或血壓波動大,月經失調;過敏性疾病,所以,此季節人們需要注意養生。
春分養生總原則:“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
——易五更晨瀉
第一,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洩,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洩。
第二,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幹姜炖湯或吃幹姜炖雞湯。
——易腹痛,腹瀉
第一,因春天風大,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
第二,養生的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
第三,春分前後,要防止受涼。
第四,做菜多用幹姜,因為幹姜能溫中。
——易感冒、流涕
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養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因此,春分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态。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适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下面推薦三道适宜此節氣的養生菜:
大蒜燒茄子
[配料]大蒜25克,茄子500克,蔥、姜、澱粉、醬油、白糖、食鹽、味精、植物油、清湯各适量。
[做法]茄子去蒂洗淨,剖成兩瓣,在每瓣的表面上花成十字花刀,切成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塊(不要切斷)。蔥、姜洗淨切碎,大蒜洗淨切成兩瓣備用。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熱時,将茄子逐個放入鍋内翻炒見黃色時,再下入姜末、醬油、食鹽、蒜瓣及清湯,燒沸後,用文火悶10分鐘,翻勻,撒入蔥花,再用白糖、澱粉加水調成芡,收汁合勻,加入味精起鍋即成。
[功效]涼血止血,消腫定痛。多要用于便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紫斑等病症。
本方取其茄子甘寒之特性,清血熱、散瘀中腫、利水濕、止疼痛,佐以辛溫之大蒜,可暖脾胃、行氣滞、消徵瘕、解邪毒。茄子中所富含的維生素D,能增強血管彈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白燒鳝魚
[配料]鳝魚500克,黃酒、蔥白、生姜、食鹽、胡椒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鳝魚去骨及内髒,洗淨切成寸段備用,鍋内到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鳝魚、蔥、姜,略炒後加入黃酒、食鹽、少量清水,小火燒至熟透撒入胡椒粉即成。
[功效]補虛損,止便血。對于産後虛嬴,痔瘡出血,下痢膿血,髒腑耗損效果尤其為好。
注意:無論以何種方法烹饪鳝魚,都不可忘記佐以胡椒。
杜仲腰花
[配料]杜仲12克,豬腎250克,蔥、姜、蒜、花椒、醋、醬油、紹酒、幹澱粉、鹽、白砂糖、植物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杜仲清水煎濃汁50毫升,(加澱粉、紹酒、味精、醬油、鹽、白砂糖,兌成芡汁分成三份備用)。豬腰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浸入一份芡汁内,蔥、姜、蒜洗淨切段、片待用。炒鍋大火燒熱,倒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花椒,待香味出來,投入腰花、蔥、姜、蒜快速炒散加入芡汁,繼續翻炒幾分鐘,加入另一份芡汁和醋翻炒均勻,起鍋即成。
總結:專家提醒在春分春分時節要特備注意飲食,飲食是條例身體進行養生的關鍵。科學合理的膳食,更有利于春分時節調理機體平衡陰陽。(文章原載于《養生閱刊》,刊号:2012年3月号,作者:admin、劉秉華,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