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到來預示着臘八就要來了,臘八人們首先都會想要到吃臘八粥,吃粥不但能暖身體還能保健,你還知道小寒還有哪些節氣能養生嗎?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小寒養生的全攻略,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起居保健
《黃帝内經》起居調養強調了“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嚴寒時節應有充足的睡眠,這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衣着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着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還要注重雙腳的保暖。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内髒,可引緻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要保暖,睡前要用溫水洗腳,并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
“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将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現代醫學也認為,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應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飲食調養:小寒養生吃什麼
冬季膳食應多吃溫性的食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以補心氣、固腎氣。
元代忽思慧所着《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民諺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許,以驅風禦寒。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髒,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吃些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幹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精神調攝→→→
冬季易受到火爐、暖氣、氣候幹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
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郁、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并且年複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鍛煉強身
冬季适當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适當的寒冷刺激,并補陽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後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對身體有益,可“喚起陽氣”,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适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并使心髒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内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産生的熱量增加。
冬季鍛煉可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跳繩、球類等運動項目。但不可運動過量,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煉。
小寒吃什麼
肉類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禦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
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
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堿。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
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内(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 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産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禦寒。
含鐵高的食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 0.7℃,産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髒、瘦肉、菠菜、蛋黃等。
小寒節氣冬練該注意什麼
冬季鍛煉身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冬季宜早睡晚起
所以鍛煉的時間最好在日出後,氣溫略高時才開始鍛煉。如遇早晨時出現大風、大霧、寒流冷空氣,不宜進行露天鍛煉,可在室内或陽台上進行鍛煉。
第二,由于天氣寒冷
體表的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肌肉的粘滞性增高,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度降低。所以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暖身活動,準備動作做好,可避免鍛煉時發生運動損傷。暖身準備活動可做一套廣播操、拍打手足肌肉、擦面、慢跑等。
第三,進行鍛煉時衣服不要穿得過厚
可穿合适的運動服,注意防寒保暖,做暖身準備活動後再脫下厚衣褲進行鍛煉。鍛煉後要及時加穿衣服,注意保暖。
第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關節炎者
做暖身準備活動時切切注意,盡量避免長時間在低溫、濕冷的環境中運動,運動中如有身體不适感,應立即停止運動或到醫院檢查。
總結:通過小編以上的叙述相信大家對于小寒節氣養生保健全攻略有所了解了吧,那麼在小寒節氣的這段時間你不妨試試小編的建議吧,希望本文的知識能夠幫助你有效的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