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好春季養生,将是您健康一整年的美好開端。
依照中醫的觀點,天人合一,人體隻有及時順應天時的變化,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而在四季之中,氣候變化無常的當屬春季了。因此,人體養生一定要注意從春季開始。
春季着裝乍暖還寒須保暖
中國有一句養生諺語“春捂秋凍”,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預防倒春寒。春季多風,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所以春季養生一定要掌握這些特點,順應春令舒暢生發之氣。
特别要注意衣着的适宜,使機體對寒熱轉變有一個積極的适應性調節。一般來說,轉春時常有寒冷氣候的反複,衣服要漸漸減少,穿着宜偏暖些。對調節能力較差的孩子、老人或體質較弱者來說,而應根據氣候寒熱變化,随時添減衣服。
國外一系列試驗表明,在寒冷的室内靜止不動,可使老年人血壓明顯升高,并能誘發心髒病、心肌梗塞。在氣溫低于12℃的房間裡靜坐不動,會明顯增加循環系統的負擔。低溫使老年人血壓升高的原因是“冷加壓”的作用。老年人體内産熱本領較低,且循環系統已不像年輕人那樣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專家提醒,倒春寒時,老年人要盡量減少出門次數,外出戴上帽子減少頭部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高血壓病人要注意正規持續用藥。
另外,一些年輕姑娘由于愛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這樣對身體不利。一般來說,婦女膝關節對冷空氣的襲擊較為敏感。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狀。久之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據報道,突尼斯的婦女喜歡一年四季穿裙子,即使寒風刺激的冬季也是如此。然而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婦女也特别多,約占婦女總數的70%。
春季食療以養肝護肝為先
祖國中醫學認為:肝髒與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髒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因此,初春養生以養肝護肝為先。
下面簡介幾種養肝護肝的方法:
多喝水———防止毒素損害肝髒
初春寒冷幹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産物和毒素對肝髒的損害。
飲食平衡———保障肝髒功能正常
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饑餓,這種饑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緻肝髒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少飲酒———利于肝髒陽氣升發
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于通經、活血、化淤和肝髒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髒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隻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髒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樂觀開朗———肝氣順調心情舒暢
樂觀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緻肝髒氣血淤滞不暢而成疾。
要想肝髒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緻肝病。
春季起居決戰春困有秘笈
春光明媚之際是運動養生的好時節。老年人應“夜卧早起,廣步于庭”,在保證6-8小時睡眠的情況下,應到室外活動,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根據體質狀況和天氣情況,還可結伴春遊,不但能增添生活樂趣,增強身體素質,而且能提高大腦神經的調節功能和對氣候變化的适應能力,以抵抗和減弱“春困”等不适。
不能起居無常,或徹夜“圍城”、“拱豬”、“拖拉機”,或通宵泡吧、派對、看電視。起居無常,會引起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紊亂,輕則精神萎靡,甚或舊病複發、新病纏身。常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還是很有道理的。
一進了春天,人就特别容易犯困,睡覺睡不醒,工作也沒精神,老人說這叫“春困”。到底為什麼會出現春困?我們怎麼做才能遠離它呢?
其實春困不是病,而是自然氣候變化、氣溫回升而産生的一種暫時生理現象。在這種環境下,人體各個部位的血管是擴張的,大腦的供血相對情況下是比較少的,這個情況人就容易産生困乏。面對着春季氣溫的迅速地升高,人體的陽氣生發有一個過程,顯得相對不足,這時候人就感到困乏。
還有,在冬季裡,因為紫外線及陽光照射不足,機體内缺少足夠的維生素D,使得機體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許多。加上維生素攝入也少,所以當春天來臨的時候,身體功能大多處于半昏睡狀态。
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就足夠了,過長的睡眠時間改變了睡眠和覺醒的正常周期,使人體生物鐘的節律紊亂,使大腦長期處于抑制狀态。同時,也會使大腦司管睡眠的細胞疲勞,醒後會感覺頭昏、不适。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感覺越睡越困的原因。
那麼究竟有什麼樣的辦法來趕走你身上的瞌睡蟲呢?今天向您推薦六大絕招:
決戰春困絕招一:活動肢體
當困意襲來時,您可以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起身活動一下肢體,因為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會使循環血量減少,使大腦及内髒器官的功能受到限制,從而産生疲勞。适時的活動可以舒筋活血,通利關節,使大腦興奮起來。
決戰春困絕招二:視覺刺激
走出室外,到郊外、湖畔、山巅,舉目眺望。如果長期在室内,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豔麗并富有生機的飾物以及花草;良好的視覺刺激,有利于消除春困。
決戰春困絕招三:觸覺刺激
困倦思睡時,用具有芳香氣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臉,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度,從而達到消解春困的目的。不過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用熱水洗臉,這樣既衛生又解困。
決戰春困絕招四:味覺刺激
瞌睡時吃點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濃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決戰春困絕招五:聽覺刺激
困倦時,常聽些曲調優美明快、有激勵振奮人心作用的音樂或歌曲,以愉悅身心,或者欣賞一些相聲、小品、笑話及喜劇影視,在獲得歡笑中,興奮神經,驅除困意。
決戰春困絕招六:嗅覺刺激
困倦時,可聞聞風油精、清涼油、花露水以及點燃的衛生香味道,可驅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陽台或庭院中種養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時令花草,對緩解乏意也有益處。
怎麼樣,有了這幾樣獨門絕招,對付春困是不是已經初見成效了呢?
春季踏青小心提防“兩把刀”
春遊,古稱踏青,是一種傳統的文體活動。能使人心胸開闊,疲勞消除,精神振奮,還能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加強心肺的功能,可降低血脂、血壓、防治心血管病。因而,春遊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春光雖然明媚,卻暗藏着“小李飛刀”式的殺機。
第一把飛刀———花粉,這些植物的花粉一旦随風吻上旅遊者的臉,轉而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旅遊者立馬從眼角鼻子到全身都能“癢”出一個個噴嚏來,一次旅遊可能導緻一次感冒。
第二把刀———面癱,春天是易發面癱的季節,而造成旅遊者面癱的罪魁禍首即是羞羞答答溫溫柔柔的春風。旅遊者長期出門在外,臉部暴露在風中,極易被風所寒,緻使全身經絡阻滞,終至眼斜口歪慘不忍睹的鏡頭出現。
盡管春風常常是暗藏殺機,可是倘若旅遊者早做防範,與那些“婀娜多姿,随風而飄”的花朵兒保持眼看手不動的距離;倘若旅遊者一改動不動就“迎風而立,逆風飛揚”,那春風的妩媚也就不再是一把又一把“剪刀”了。
由此可想而知,春天裡旅遊者出外旅遊與大自然溝通的過程,不僅是個與大自然相互親熱、回歸大自然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相互理解、相互感悟的過程。科學早已證明,大自然中的任何一草一木都會對人所賦予它的不同情緒,相應作出喜怒哀樂的反應。如是,身為一個旅遊者,豈能對自己所面對的大自然屬性不聞不問不知。春天裡出門旅遊,隻要你能将自身的需求與自然的屬性有機地融彙在一起,大自然才有可能回報你快樂。
春季健身堅持鍛煉六不宜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許多年輕人喜歡鍛煉的季節,但春季鍛煉要注意以下六點——
鍛煉不宜驟然進行:鍛煉前應先做些簡單的四肢運動,以防韌帶和肌肉扭傷。
霧天不宜進行鍛煉: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煉時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鍛煉時不宜用嘴呼吸:鍛煉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鼻子裡有很多毛,它能濾清空氣,使氣管和肺部不受塵埃、病菌的侵害。
鍛煉時不宜忽視保暖:開始鍛煉時不應立即脫掉外衣,等身體微熱後再逐漸減衣,鍛煉結束時,應擦淨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涼。
不宜空腹進行鍛煉:清晨除了血糖偏低外,人體血液黏滞,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等因素,若空腹鍛煉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髒疾病而猝死。
不宜早起外出鍛煉:清晨空氣并不新鮮,隻有下午4時左右的空氣才富含氧氣負離子,那種聞雞起舞的觀念應予更新。
春季護膚遠離三大皮膚病
春季,皮膚大敵一般有三種:病毒性疾病造成的皮膚問題,過敏和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冬季延續症
春季雖然來到,但是,經曆了一整個冬天寒冷幹燥氣候的挑戰,一些瘙癢病人在初春也不會好轉,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他們皮膚分泌油脂等保護物質的機能減退,所以更容易發病。
皮膚最外面是角質層,如果角質層受傷,那麼它保護皮膚的作用就會失去,細胞内的水分容易蒸發掉,皮膚就會更為幹燥。所以即使瘙癢程度加劇了,也不能使勁抓撓,因為把皮膚抓破了會對皮膚造成更大的傷害,細菌容易進入皮膚引起皮膚發炎、潰爛,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浸了涼水的毛巾冷敷來化解瘙癢。
應對春季皮膚瘙癢,首先應該選擇質地柔軟寬松的棉織物,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不要每天用強力的浴液或肥皂使勁擦洗,洗澡太勤隻會使皮脂減少更為加劇,刺激皮膚更加瘙癢。洗澡時,水溫應在24℃至29℃。水溫過高,皮膚表面毛細血管擴張,會給皮膚帶來損傷。洗澡後應該經常搽凡士林之類的滋潤性護膚品,以鎖住皮膚表面水分,緩解幹燥瘙癢;另外,應該少吃牛羊肉和蔥、蒜等辛辣刺激的食品,同時少喝酒、抽煙。如果自己調整後皮膚幹燥瘙癢程度仍然沒有緩解的話,最好還是請醫生對症下藥。
病毒性疾病:當心風疹麻疹
春天是孩子容易被風疹、麻疹病毒侵害的季節,這些疾病原屬于傳染病,但由于會出現皮疹等反應,一些年輕的父母分不清楚,也會到皮膚科求診。對于這類疾病,家長最應該注意的是隔離。如果在幼兒園或學校發生了麻疹、風疹,應該讓健康的孩子盡快和病兒隔離。
過敏性皮膚:離開過敏源
春天是氣候轉換的季節,由于空氣中散布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緻敏物質,一些有過敏性皮膚的人在接觸了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氣等物質後,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癢、脫皮及出現過敏性皮炎等異常現象,因為這些問題到皮膚科門診來求治的病人也不少。
減少過敏先要離開過敏源,皮膚敏感的人戶外活動時要比一般人更小心,免得面部皮膚沾到花粉等物質。
春季防病保護好易感人群
專家提醒大家,春季傳染病種類多,危害大,要提高預防病毒性傳染病的意識,積極采取預防為主、綜合控制的措施。
預防春季傳染病首先是保護好易感人群。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管理好動物傳染源,對寵物狗、貓及各種家畜接種相關疫苗。
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飯前便後、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決不随地吐痰、決不随地大小便。要保持辦公地點以及家中室内空氣流通。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應減少集會,少去公共場所(如農貿市場、電影院、遊藝活動室等),外出時戴口罩并作好必要的空氣消毒。家中備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劑,如84消毒液、過氧乙酸消毒液等,定期對室内表面進行消毒清洗。
春天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另外,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顯得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電子遊戲機,勞累過度,必然導緻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專家認為,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