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若幹年的婚姻咨詢實踐中,我曾接待過數百位遭遇婚姻挫折而前來求助的女性,其中以中年妻子居多。幾乎每個當事者都覺得,仿佛隻有自己才攤上了一個特别“不是東西”的男人,而正是這個男人毀壞了她的命運。目睹一個個“受害”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數落丈夫的罪錯,傾訴自己的委屈和傷心,我當然很是同情,有時還禁不住對被告的男人咬牙切齒:“這些男人都怎麼啦?莫非他們生性就好折磨女人?”有時,我也能成功地約請“被告”男人接受我的訪談。但我發現,“被告”們講述的情況卻完全是另一個版本。他們大多不服“原告”羅列的罪狀,振振有詞地辯解抗争。他們的辯解中流露出的委屈與無奈,甚至怨恨與傷感,同樣令人同情。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對經過幫助而握手言歡的夫妻。談話間,那位男士突然以調侃的口氣問我:“陳老師,您的丈夫也像我這樣遭老婆讨厭嗎?”我頓時感到尴尬,但又不得不鼓足勇氣誠實地回答:“我和丈夫也常常相互讨厭,但也像你們兩口子一樣,恨得很又離不開。大概天下的男人和女人做夫妻,都得這麼對付着過日子。”聽了我的實話實說,兩口子都會心地笑了。
許多夫妻,包括我和丈夫在内,婚後若幹年仍發現對方某些心理狀态或行為舉止令人不解甚至難以容忍。其中,有的恰恰是屬于兩個性别群體的代表各自在性别文化與家庭生活中凸現出來不可“趨同”的特征。對于本屬兩個性别的代表來說,任何一方試圖“征服”對方都是徒勞的。因此而引發的那些争吵、那些失望、那些怨恨,其實令雙方都覺委屈,都感到傷害。難怪,當我把某些同類的咨詢個案放在一起加以審視與分析時,不難發現其中的“異曲同工”之妙。
“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有話不多語,男人有愧不認錯,男人有病還硬挺,這是男性共同的“劣根性”。如果妻子讀不懂,就會被丈夫的頑固表現氣得頭腦發昏,到頭來男人還竟然不知他哪裡對你不起呢!
外向型的妻子嫁給内向型的丈夫,當初本是性格互補、相輔相成的完美搭配。但結婚之後,常見丈夫讨厭妻子話多唠叨,妻子抱怨丈夫冷漠呆笨。雙方都未曾預料到,當初對方吸引你的那些優點,後來竟成了婚姻生活的障礙。于是,“性格不合”“沒有共同語言”之類的說辭,可能掩蓋着夫妻沖突的真實原因。
妻子發現丈夫的摯友中出現了一位天真可愛的年輕女士,心中的疑懼油然而生,不是對丈夫興師問罪,便是去與“第三者”攤牌對壘,把誤解演繹成一個莫須有的“偷情故事”;或者,把一件隐私範圍内的小事弄得滿城風雨,使雙方都感到無顔見人。對這類的婚姻危機,往往雙方都不得其解。原來,女人更看重婚姻的安全感,男人更珍惜在公衆面前的自尊心。你說究竟誰更委屈呢?
不要輕易去攻擊一個“不可戰勝”的對手,去發動一場“打不赢的戰争”。如果夫妻們都能遵循科學理性的原則,去處理彼此關系中的那些矛盾沖突的話,我相信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幸婚姻和破碎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