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的小暑日,在二十四節氣裡小暑裡天氣是很熱的,生活在炎熱小暑日,預示着夏季的真正開始,人們在這個季節,由于天氣的原因,會比較煩躁,那麼,我們在小暑的養生上該注意哪些方面呢?夏天的養生之道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小暑養生
1、靜靜的讀一本書
這種養生方法能讓自己學習很多知識,而且它會讓你心情舒暢、放松。
并準備好面對室外的任何東西。你的床是最溫暖、舒适、和平的地方,在這奢華的場所,迷失在一本好書中,是一個忘記煩惱的完美辦法。
2、想象放松
偷的浮生半日閑,閉上眼睛,盡情地想象能使你放松的事情。
例如想象一下冬日裡溫暖的太陽曬到你的身上暖暖的感覺,耳邊回繞着海浪的聲響,在海邊撿着貝殼。追憶到一個能讓你感到放松的場景,這樣就能将全身不愉快的情緒都釋放出去。
3、回憶一下愉快的時光
将家庭度假或跟朋友吃飯的有趣的照片都翻出來,一個相冊一個系列。
翻看這些舊照片會讓當時的情形都一一浮現在你的記憶裡面。在這熱浪撲鼻的夏天,花一些安靜的時刻去回憶,你會發現你比之前更輕松,心情也好了很多。
4、看看窗外
讓自己專注于窗外的風景,而不是那些你一直糾結的東西。捧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或茶,關上門,欣賞鳥兒自由自在的飛翔,看看藍天白雲,給自己幾分鐘做個白日夢。
5、聽一張放松的CD
你可能會喜歡聽鳥鳴、波浪翻滾抑或是晨起甘露滴下的聲音,聽這些舒緩的音樂,配合做些深呼吸能幫助你在悶熱的環境裡使身心得到放松、減壓。
6、出去散步
鍛煉是一項非常好的養生的方法,尤其是在夏天熱的時候,因為它可以讓你徹底的釋放自身的熱氣。
安靜的早晨穿好運動鞋去買菜,如果能沿着一條濱水景觀或其他可能的風景優美的地方會讓你更放松。
善待自己,每天給自己5-20分鐘的精神旅行,放松身體并緩解壓力,你會驚奇地發現生活原來一直這麼美好。
夏天養生之道
1、最佳調味品--食醋
酷夏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短時間内即可殺死化 膿性葡萄球菌等。
對傷寒、痢疾等腸 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勞、困倦不适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 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2、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欲不振、身體消瘦。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中醫學認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緣于夏令暑盛濕重,既傷腎氣又困脾胃。而苦味食 物可通過其補氣腎、健脾燥濕的作用,達到平衡機體功能的目的。
現代科學 研究也證明,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 的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莴筍、芹菜、蒲 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
3、最佳湯肴--番茄湯
夏令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足水分, 一舉兩得,番茄湯(燒好待冷卻後再喝),所含番茄紅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 和保護心髒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
4、最佳肉食--鴨肉
切莫以為夏季隻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樣能進 補,關鍵在于選準補品。這裡向你推薦鴨肉,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 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疾療病。
其奧妙在于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 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别适合體内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 少、大便幹燥和水腫等多見于夏季。
鴨與火腿、海參共炖,炖出的鴨汁善補五 髒之陰;鴨肉同糯米煮粥,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對病後體虛大有裨益; 鴨同海帶炖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髒病; 鴨肉和竹筍炖食,可治痔瘡出血。
5、最佳飲料--熱茶
夏天離不開飲料,首選的既非各種冷飲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極普通的熱茶。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鉀的平均含量分别為綠茶10.7毫克,紅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
據英國專家的試驗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制品,乃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營養素--維生素E
維生素可讓你平安度夏,最佳桂冠非維生素 E 莫屬。德國科學家強調,人在夏天會遇到三大危險,即強烈的日照、臭氧與 疲 勞,而維生素E可将這三大危險降到最低程度。
維生素E在麥芽、麸皮面包、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較多,夏天可多安排一點。必要時也可酌服維生素E的藥丸,每天15-60毫克足矣。
7、最佳運動--遊泳
夏令最好的運動是遊泳。遊泳不僅鍛煉人體的手、腳、腰、腹,而且惠及體内的髒腑,如心、腦、肺、肝等,特别對血管有益,被譽為血管體操。另外,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于陸地,故遊泳 還能削減過多的體重,收到健美之效。
小暑是幾月幾日
人們常說“熱在三伏”。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
“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小暑之時,雨熱同季”,雨與小暑有着相依為命的關系,金代詩人龐鑄《喜夏》詩雲:“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伏天、暑,都是代表着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思是說到了小暑節氣,天氣開始逐漸變熱,但還沒到最熱之時。有小暑節氣,相應的就有大暑節氣了。而伏天,剛是幾乎貫穿着整個小暑節氣和大暑節氣。
我國古代将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到來,标志着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有“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的說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群芳譜》載“暑氣至此尚未極也。”此時,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農諺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想平安度 過夏天,下面夏季生活中的七個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總結:文章已經看完了,現在大家知道小暑的養生之道了吧,其實小暑這個節氣也沒我們想象那麼可怕,雖然天氣熱了些,但是夏日裡的那種舒爽的感覺還是值得人們回憶的。暢想一下在炎熱的夏季,可以盡情的揮灑情懷,很是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