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正值盛夏,持續的高溫讓人無法忍耐,很多的地區氣溫高達40度,那麼再接下來的節氣裡不是馬上要立秋了嗎,在立秋之後我們該如何調整養生方法呢?在立秋以後天氣還會和現在一樣熱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立秋養生
需要注意的飲食原則
膳食平衡 均衡營養
膳食平衡是立秋養生的基礎,所以在秋季的養生首先要保證膳食的平衡。隻有這樣才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每天足量飲水
多喝水,每天飲水量應不少于1600ml,特殊環境與特殊作業人群要有相應的調整。一是為了補充夏季肌體丢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現為皮膚幹燥,口唇幹裂,咳嗽等 。
飲食清淡易消化
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多食熟、溫軟、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多以蒸、煮、炖、焖為主,忌油炸、燒烤、煎等烹調方式,調養腸胃。
多吃蔬菜、水果、薯類
秋季天氣非常的幹燥,這樣容易使大腸蠕動速度減慢,形成便秘。所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膳食纖維食物。蔬菜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還能預防眼睛的幹澀和呼吸道的感染等疾病。
同時可選擇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如梨、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薯類中可選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來代替一部分主食,即可調理腸道,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溫馨提示
1、秋高氣爽,還是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但要選擇适宜的運動方式,切記運動到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堅持鍛煉 增強體質,多曬太陽,曬太陽有利于體内的維生素D的轉化,維生素D可幫助鈣吸收,還有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2、秋季養生注意防寒保暖,寒冷刺激可緻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特别是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緻舊病複發。應适時增減衣物。
立秋吃什麼
推薦飲食:山藥、百合和大棗粥
原料及做法:山藥若幹,百合40克左右,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将以上原料洗淨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推薦飲食:雙海生津
原料及做法:海帶100克,海蜇皮50克。海帶、海蜇皮洗淨,海帶加熱至熟切絲,海蜇皮切絲,随後兩者混和加入姜末、醋、糖、麻油調制而成。
功效:潤肺清熱,補血美容。對慢性幹咳、咽喉炎等有益。
推薦飲食:沙參百合鴨湯
原料及做法: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适量。将鴨肉切成小塊,與百合、沙參同入砂鍋,加水适量,文火慢炖,待鴨肉熟後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推薦飲食:烙餅卷肉菜
原料及做法:面粉、時令蔬菜、雞蛋或熏肉、油、鹽适量。面粉加溫水揉成團,擀開成大片,淋上少量油抹勻,撒少量鹽、幹面粉,卷起切小段,按扁後擀成餅狀,入平底鍋小火烙熟即可。卷入蔬菜及蛋或肉吃。
功效:營養全面,健康“貼秋膘”。
立秋後還熱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立秋之後,就由炎熱的夏天進入涼爽的秋天,立秋之後天氣還熱不熱了呢?南北方有很大的區别,一般北方立秋之後,早晚天氣會轉涼,而南方的天氣,即使是立秋之後,炎熱的感覺一直會持續到9月10月甚至更久。
立秋之後天氣還熱不熱了
一般有立秋後還有18天地火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涼,那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但白天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有時仍會感到悶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後,這是相對于南方的天氣來說。
在北方,有“秋老虎”一說,就是說秋熱,到了秋天一般是早上和晚上涼快,中午還是熱的早晚的溫差大,中午的日頭也很毒。
“熱在三伏”和“秋後一伏”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别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并沒有過完。
秋天是從秋分(9月23日前後)開始。氣候統計上,因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7月份為最熱月,故以陽曆12月、1月、2月為冬季,6月、7月、8月為夏季,9月、10月、11月便被劃分為秋季,但這隻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總結:立秋以後天氣慢慢轉涼,不過氣溫也不會馬上變涼快,他還需要一定時期的過度。俗話說的秋老虎就是指秋天一開始那段時間。接下來的節氣就是立秋了,大家一定要按照科學的養生方法進行養生,提早準備好立秋的養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