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怕老鼠;怕壞人;怕屋子裡有妖怪……無論3歲的孩子還是6歲的孩子,幾乎都有恐懼的事情。小孩子嘛,有些恐懼心理可以理解。但有家長不理解,孩子怕的都是些看起來根本不值得恐懼的平常東西。
案例1:恐懼自然現象
一天,媽媽和方方在公園遊玩時,突然下起了大雨。
媽媽連忙帶着方方到附近的室内躲雨。陰沉的天空中劃過一道刺眼的閃電,緊跟着傳來一串悶悶的聲音,跟着一聲巨響,驚雷似乎就在屋頂上炸響。方方吓得臉色發白,一個勁往媽媽懷裡鑽。
解讀:隆隆的雷聲大作,孩子感到恐懼,是非常自然的表現。因為年齡幼小,他們對于很多自然現象都可能産生恐懼心理。例如打雷、閃電、黑暗等等。其實就算是大人,也會對某些自然現象産生恐懼。對于孩子的這種恐懼心理,家長用柔和的話語安撫,并用簡單淺顯的道理向他解釋,鼓勵他變得膽大些,同時做出好的表率,就可以幫助孩子消除這種類型的恐懼。
案例2:受恐吓
3歲的祺祺不知從何時起變得很怕貓。有一次媽媽帶她去看姥姥,姥姥家裡養了一隻大黑貓。祺祺一看到黑貓就吓得直往媽媽身後躲。小表哥不以為然,抱着大黑貓舉到她面前,祺祺馬上就吓哭了。原來媽媽曾經因為祺祺晚上不肯按時睡覺,經常說“要是不乖乖睡覺,就會有一隻大貓悄悄走進來,張開血盆大口咬你……”
解讀:一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時,會采取吓唬的辦法,孩子害怕什麼就說什麼,貓啊狗啊大灰狼啊鬼啊,甚至還有醫生。這樣的吓唬手段,往往“立竿見影”,父母也就樂于重複使用。但孩子太小,長期被這樣吓唬,就會使得神經總是處于緊張狀态,等見到真人真物,就會表現出像祺祺這樣的舉動。有些孩子還可能因此對成年後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家長要避免用吓唬的方法來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
案例3:做噩夢
5歲的小柯最近有些古怪,每次睡覺前都磨蹭着不肯上床。實在是困得不行了,才沉沉睡去。有一次,媽媽經過他的睡房,突然聽到小柯尖叫了一聲,推開門一看,小柯還在沉睡。媽媽覺得很奇怪:難道自己聽錯了?
解讀:晚上睡覺前,媽媽摟着小柯問他為什麼不想睡覺。小柯沉默了一會兒後,告訴媽媽,他睡着了之後,就會看到一些毒蛇,還有拿着武器的壞人。媽媽終于明白,小柯做噩夢了。原來最近小柯在看一些圖畫書時,上面經常出現毒蛇啊妖怪啊等形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啊!媽媽詢問了專家後,就減少了小柯看這些圖畫書的頻率,增加了一些正面題材的書。同時告訴小柯,毒蛇距離我們很遙遠,雖然可怕,但不會跑進家裡。一些妖怪也是不存在的。況且有爸爸媽媽保護他,等他長大,變得懂事勇敢了,就更不怕這些東西了。小柯從此不再怕睡覺了。
專家的話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會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如怕動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這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隻要家長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輔之于正确的表率,随着孩子的年齡增長,就會漸漸變得自信和膽大。切忌用孩子恐懼的對象來恐吓孩子,否則孩子受過恐吓會形成條件反射,加重恐懼反應。
心理學上有一種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範脫敏法”,即讓兒童有保護地逐步接觸恐懼對象,逐漸消除恐懼心理。例如,兒童對小狗恐懼,家長就可以先在遠處讓孩子觀察小狗的舉動,同時告訴孩子,小狗如何如何可愛,如何如何通人性,如何如何溫馴等。經過幾次,孩子适應之後,就可進一步縮短距離,直到讓孩子最終敢于去撫摸小狗。如果孩子比較抗拒,也不要強迫他,多試幾次,他總會慢慢适應的。
有些孩子怕黑、怕水等,都可以這樣一點點地讓他逐漸适應,最終變得不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