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詞大會》中,“飛花令”環節極受觀衆熱捧,選手輪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句,人們在感歎選手涉獵之廣的同時,也不由發問,“飛花令”究竟是什麼?
關于飛花令
“飛花令”本是中國古代一種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不過,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類的民間酒令高難多了,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們的最愛。
追根溯源,“飛花”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詩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最基本的飛花令詩句中必須含有“花”字,而且對“花”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着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現場吟作。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例如: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獨立,第二字是花;感時花濺淚,第三字是花……以此類推。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行令方法:行“飛花令”時,詩句中第幾個字為“花”,即按一定順序由第幾個人喝酒。如巴金的《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
當然,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台的“飛花令”除了“花”之外,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關鍵字;對詩句要求也沒有這樣嚴格,選手隻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句,即可過關。
仇英《蘭亭雅集圖》
探尋酒令的由來
以“飛花令”為代表的飲酒行令,其實是中國人在飲酒時的一種特有的助興遊戲。
酒令的曆史由來已久。春秋戰國時期的飲酒風俗,就有所謂的“當筵歌詩”“即席作歌”。從射禮轉化而成的投壺遊戲,實際上就是一種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壺令”,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到了秦漢之間,承襲前人遺風,文人們亦在席間聯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為遊戲的酒令也就産生了。“酒令”一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賈逵傳》:“(賈逵)嘗作詩,頌、诔、連珠、酒令凡九篇。”這裡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辭。
魏晉時,文人雅士多喜襲古風,整日間飲酒作樂,清談老莊,遊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舉。這種有如陽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僅是一種罰酒手段,更因作詩這種高逸雅事的參與而不同凡響。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當數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修禊大會。當時,“書聖”王羲之與當朝名士四十一人,于會稽山陰的蘭亭排遣感傷,抒展襟抱,衆人所作的詩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就是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唐宋時,酒令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種類也更加豐富多彩。據皇甫松《醉鄉日月》記載,當時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勢令”的名目了,酒令的遊戲規則也有了多種規定。大詩人如孟浩然、王維、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為我們留下了大量描寫飲酒行令的詩篇,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民間流傳的李白和賀知章、王之渙、杜甫四人的聯詩行令故事,便是一則美談。四人聯成的一首詩是:
一輪圓月照金樽,(賀)
金樽斟滿月滿輪,(王)
圓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舉金樽帶月吞。(李)
既有格律詩味,又不失為應時即景的“席上之物”。
唐寅 《蘭亭雅集圖》
曆史上的著名酒令
中國曆史上的酒令雖五花八門,品類繁多,但大緻可分為雅令和通令兩大類,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歡迎,僅見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書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對字令、彩雲令等。
《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寫了當時上層社會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場景。行雅令時,必須能引經據典,當場構思,即席應對,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飲者才思的項目。
例如,宋人《苕溪漁隐叢話》中記載,唐朝使臣出使高麗,宴飲當中,高麗有一人行酒令曰:“張良與項羽争一傘,良曰‘涼傘’,羽曰‘雨傘’。”唐使即席應對曰:“許由與晁錯争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此令中名對名,物對物,唐朝使臣應對得體,同時也可以看出高麗人對中國文化之熟識。
此外,還有種“一物雙說令”。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說出一物,再接兩句話,要求這兩句話音同而義反,不成則罰酒一杯。如:“風中蠟燭,流半邊,留半邊。”“夢裡拾珠,拾一顆,失一顆。”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義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規則。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賞心悅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國子監祭酒陳詢因得罪權貴被貶谪,同僚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遊戲。陳詢說:“轟字三個車,餘鬥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朋友對:“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陳詢又答:“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樂,有所安慰吧!
不過,雅令中最文的還要算詩酒令,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與詩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文字遊戲。唐代傳奇《申屠澄》中記載了一則關于詩酒令的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縣尉,被風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燙酒備席,申屠澄舉杯行令:厭厭夜飲,不醉不歸。這是引用《詩經》所行的雅令。話音剛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說:這樣的風雪之夜,你還能到哪裡去呢!說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脫口出令: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申屠澄聽後,驚歎萬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詩經·鄭風·風雨》裡的句子,隐去“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達愛慕之意。于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兩人最終喜結良緣。
毋庸諱言,酒令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風姿的奇葩,是勸酒行為的文明化和藝術化,可稱為酒席間的“筆會”。自然,為健康計,飲酒還是不醉為佳,不過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作者張夢澤),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