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定義不規範
藥妝品的定義現在還沒有很好的規定,大多的産品是通過廣告宣傳或所謂“藥妝店”裡藥師的推薦介紹,可到底什麼才是藥妝産品都還不是很清楚的認識。而更有很多的化妝品打着藥妝品的旗号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可其内質并不具有藥妝品的功效,甚至會有很多的副作用。
這個現象短時間内很難有所改變,也隻有靠消費者搽亮眼睛看清楚啊,要注意看化妝品的成分、是否有按濃度來排列、是否符合國際認證、有否标出有效成分和活性元素等,凡是國内有規定的項目都要有所認識。
認證機構不完善
現在的很多藥妝品效果都僅僅靠制造商的介紹宣傳,沒有真正的一個學術機構來研究檢測這些藥妝品的特性和功效。市面上的宣傳大多誇大或言過其實。
而國内除了化妝品的毒性檢測外沒有相關功能性和成分的測試标準以及認證,如:低過敏性美白性、純天然性、經皮膚科檢測等。
所以要控制藥妝品以假亂真的現象,認證機構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它可以很專業的檢測藥妝産品的功能、成分以及特性,杜絕了一些渾水摸魚的假産品。
品種良莠不齊
現在很多消費者都傾向于藥妝品,于是很多品牌就開始層出不窮,很多産品都被冠上藥妝品美名,可東西的好壞就不得而知了。一些産品可能會宣稱功效如何了得, 但有一部分都是金玉其中, 敗絮其中,根本沒有藥妝的實效。
而一些藥師也沒有從很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這些産品,反而胡亂推薦,如此下去藥妝品的信用度會大大降低,那麼以後消費者也就不會相信這類産品了。
所以要控制藥妝品以假亂真的現象,認證機構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它可以很專業的檢測藥妝産品的功能、成分以及特性,杜絕了一些渾水摸魚的假産品。
報道傳播不加驗證
現代媒體的傳播多樣又快速,網絡尤其迅速,但消息雖然報道得很快,但正确性是否也是一樣的高效率呢?一些沒有專業知識的土方在沒有加以求證的情況下就到處流傳、不一定符合實際的保養品介紹以及一些以偏概全的介紹都會誤導消費者。
無論是藥師、藝人或使用過的人員還是報道者都要很認真的尋求專業角度出發,不誤傳、不誇張、不捏造,報道最真實的産品信息。
渠道混亂銷售第一
現在的藥妝産品的生産商主要注重的是銷售,把利潤放在第一,一些産品都偏離了藥妝品的的價值特性,其成分和安全性都有待考察。而這些銷售人員、甚至藥師等在不了解消費者的皮膚質量就胡亂推薦,其目的是為了早點把産品推銷出去,為自有品牌做代理 。 更有一些産品連成分等都沒有标識清楚,産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沒有了保障。
其實藥妝品不适合在一般市場上的銷售,因為這類産品需要專業的人員為消費者檢測,在了解其皮膚情況下再給于專業的意見,告知應該使用什麼正确的藥妝品。
而現在的市場很少有這類的服務,大多是以銷售為主要目的,藥妝産品變成了一種商品,這樣對消費者的利益是很沒有保障的。
對于一些藥師、藝人等知名人士的待言,這也是不恰當的做法,這樣會誤導一部分消費者做出錯誤的選擇。這些人士應該了解自己對公衆的影響,根據專業的知識來讓消費者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