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好多的電視劇,但是回想起來那些要讓大家一直在摳細節的電視劇,上一部好像已經是《隐秘的角落》。
但是沒想到最近也有這麼一部,《叛逆者》。朱一龍和童瑤的《叛逆者》,一口氣可以刷10集,但是當你反複去看每一集的時候,都會有不一樣的細節。
《叛逆者》的細節有多隐秘?
劇裡人物背景安排得多麼符合時代背景!
比如一開始林楠笙被調到檔案室,顧慎言問他你是哪裡人。林楠笙說“我是浙江餘姚人”
顧慎言說“是老鄉啊,我是浙江仙居人”,看似唠家常透露出來的信息很重要,陳默群辦公室牆上的題字落款是“蔣中正”,常凱申這人最愛重用的就是浙江人,心腹出自浙系不說,就大家都熟知的戴先生被賞識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他是浙江衢州人。
情節的安排需要細緻發現
第四集一處絕妙的地方:林楠笙來到旅社,擔心布控不夠謹慎,徐隊長勸他放心,說道:“我們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有人要硬闖,聽到槍響再反應也不遲。”
這句話簡直是教科書式的提醒,事實上後面的刺殺行動中,他們的确聽到槍響就行動,但這一槍本來就是為了吸引他們注意力,而真正殺死王志的槍聲,卻因為汽車引擎聲的掩蓋,徐隊長他們根本沒聽到!
既然保護王志為什麼不把他圍起來造成銅牆鐵壁?但其實根本就不是保證他死不死,而是要利用他釣出身後更大的魚。
王志被帶去局裡給了受傷的腳踝特寫,到後面漁夫發現醫院那個不是王志,是因為傷口不夠,這些都是細節。
這就像是戲劇手法裡面的契诃夫之槍,第一幕布景裡牆上挂了一把槍,那麼後面的情節一定會用到。
有的細節甚至需要二刷才能反應過來,比如隔着玻璃刺殺叛徒這段,原來玻璃上貼條是為了防止玻璃破碎聲音太大。
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場景甚至每一個道具,都有他的意義,草蛇灰線處處伏筆,是能反咂摸的劇,編劇導演真的牛。
王志文、朱一龍很擅長用這些細節表達。
《叛逆者》用着緩鏡頭,在平緩的日常情景中,無聲地對視間,告訴你每個人所做、所想、所願,以及他們發生的變化。變化不是靠旁白解釋,也不是通過人物廢話輸出強灌給觀衆,通過細節展現得恰到好處。
你能感受到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可以在日常情景中找到這些變化串聯起來,并堅信這種變化發生是合理和必然的,把觀衆置于那個情景那個氛圍中,和角色一起感受變化。
李曉明編劇打磨了八年,導演拿到後又重新修改了兩年,每一個鏡頭特寫全不是白給的,每個人的名字都有含義,不曾發現的地方也暗含深意,邏輯性太強。
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就能看得出來每一個動作眼神都是仔細推敲過的,每一個場景的道具布置都符合當下的時代背景,甚至于一個普通的碰杯動作都在貫徹着當時的人文理念.
尊重曆史做出來的年代戲,其實就是尊重觀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