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純粹是個‘破壞大王’, 剛給他買了個電動小汽車,可沒兩天卻被他拆成一堆零件;他還會把小鬧鐘、收音機大卸八塊;有一次,他竟然把鏡子打破了,事後還努力地用膠水粘,想‘破鏡重圓’……”
每家的小男孩都不“老實”,他們總會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感興趣,喜歡尋根問底;他們總會改造自己的玩具,把它們改造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超能玩具”;他們還喜歡拆開收音機,看是誰躲在這小匣子裡說話、唱歌……其實,這些都是男孩探索心理的表現。
與女孩相比,男孩的好奇心更為強烈一些。同樣是玩變形金剛,女孩可能會給玩具安排一個動人的故事,而男孩卻可能把它拆得七零八落。因為男孩希望知道這個玩具更多的用途,以及它是如何起作用的,而且,他們還希望自己能找到多種有創意的玩法。如果他們對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就會理所應當地把玩具拆開來看個究竟。這看似破壞的舉動,其實顯示着男孩的某種獨特能力——曾經有調查表明,在拼圖和組裝其他三維物體方面,男孩的速度比女孩快2倍,犯的錯誤比女孩少一半。
另外,這還與男孩某些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男孩的發育,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比女孩要慢一些,而且在形成責任感、義務感等心理品質方面表現得較差。所以,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差,當他強烈想知道“小鬧鐘是如何工作的”時,雖然他也知道父母會反對他的這種做法,但在強烈的好奇心和并不是很強大的責任感的稍微“鬥争”下,他就會很輕易地選擇滿足好奇心——把小鬧鐘拆開看個究竟。
此外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壞性”,但有時,他的“破壞性”并不是純粹的破壞。他會将一個小女生好不容易搭造的積木“宮殿”一舉摧毀,但是爾後他又會蓋起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來補償那位女孩;他把爸爸的鬧鐘拆得一塌糊塗,然而不一會兒,他卻又奇迹般地把它重新裝好,還修好了其中的小毛病……因此,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在男孩這些破壞力的背後,往往會隐藏着呼之欲出的天賦。因此,用強制方法壓制男孩的“破壞性”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那麼,家長應如何對待男孩的“破壞性”呢?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表示,男孩的“破壞性”有些是因好奇而破壞,也有一些是故意破壞。因此,家長要因孩子的“破壞”動機對他們區别對待。
對于男孩的探索精神,家長應先給予肯定,然後也要教育孩子要愛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勞動成果。但是,有些孩子拆毀、摔砸物品,純屬破壞行為,如砸椅子、故意摔碗等。對此,家長切不可姑息,要在弄明白孩子破壞物品的原因後,讓他們自己承擔這種行為所引起的後果,如用自己的零用錢修理、購買新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