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藥物化學是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新領域。文章主要論述了近年來血清藥物化學在中藥物質基礎方面的研究現狀,并結合作者自己的思路,對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血清藥物化學主要是研究血清中的化學物質,觀測血清中外源性活性物質及其作用和代謝規律,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研究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較為科學的一種方法[1]。1989年,日本學者田代真一提出了“血清藥理學”和“血清藥物化學”的概念。1997年,國内發表了“中藥及複方的血清藥物化學研究”一文,提出了“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的概念及理論[2]。近十年來,國内許多學者和專家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中藥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現就其研究應用現狀作一綜述。
1血清藥物化學在中藥物質基礎方面的研究現狀1.1血清藥物化學在單味中藥物質基礎方面的研究國内提出中藥血清藥物化學之前,就已有學者對遠志、越桔、白術、東北紅豆杉、地黃等單味中藥展開過研究。近年來,有更多的人将血清藥物化學的方法應用于闡明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1.1.1茵陳蒿[3]口服給藥發現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ylesculetin,DME)為茵陳蒿湯的主要血中移行成分,藥效研究證明其具有利膽、抗炎、利尿、降血脂等一系列茵陳蒿生藥的藥效,因而認為6,7-DME為該方的主要體内直接作用物質。1.1.2當歸[4]給藥血清中,藁本内酯二聚物、藁本内酯、z-Butylidenephthalide、z-6,7Epoxyligustilide和falcarindiol等5個物質的相對含量比原藥中高,分析這些成分表現出較高的生物活性,它們有可能是當歸的藥效活性物質。1.1.3土茯苓唐氏等[5]對單味中藥土茯苓的血清藥物化學初步研究表明,大鼠含藥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的物質很可能為原型成分,即藥效成分。1.1.4補骨脂王氏等[6]對補骨脂的藥物活性成分進行篩選和分析得出,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吸收入血,是補骨脂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血清藥物化學研究結果與藥理研究結果相符。1.1.5大黃[7]給藥後大黃藥材共檢出22個成分入血,其中大黃酸含量最高,其他蒽醌類成分含量較低。無論給大鼠的灌胃樣品是大黃遊離蒽醌提取物還是大黃結合蒽醌提取物,存在于大鼠血清中化學成分是相似的,以蘆荟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為主,提示這些成分可能是大黃抗内毒素的主要藥效物質,但是大黃入血成分可能并不全是其抗内毒素的有效成分。1.1.6大青葉[8]大青葉水煎液灌服大鼠含藥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物質主要有3個,且通過比較色譜和光譜圖,在相同的保留時間下,含藥血清與灌胃藥液沒有相同的物質,表明以上3種物質均為大青葉在體内的代謝産物,它們有可能是大青葉的藥效物質。1.2血清藥物化學在中藥複方物質基礎方面的研究1.2.1複方安替威膠囊[9,10]研究表明,給藥血清中産生19個藥源性成分,通過體外抗SARS病毒實驗證實,以這19個血中移行成分為主的有效部位群是複方安替威膠囊抗SARS病毒的藥效物質基礎;并發現綠原酸、黃芩苷既是入血的主要成分,也是衆多代謝産物的前體化合物,因而推測它們最有可能成為藥效物質。1.2.2六味地黃丸[11,12]研究表明給藥後從血中發現了11個入血成分,對這11個血中移行成分進行分離和結構鑒定,共分離得到了8個化合物,成功地分離鑒定了六味地黃丸的體内直接作用物質。1.2.3複方五仁醇膠囊[13]給藥後血清中産生藥源性成分13個,全部來自君藥五味子,其中8個為制劑原型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餘5個為代謝産物,這13個藥源性成分很可能是複方五仁醇膠囊的體内直接作用物質。1.2.4黃連解毒湯[14]經黃連解毒湯樣品及其含藥血清對比,初步确定了10個來源于複方的原型成分,尚有幾個代謝産物,但一些原方劑中的主要成分并未在血清中檢測到。說明中藥複方在體内的物質基礎,并不隻是原方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代謝産物或者其他成分才是體内的藥效物質基礎。1.2.5醒腦滴丸[15,16]給藥後,血清指紋圖譜中栀子苷、京尼平龍膽雙糖苷、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b1及人參皂苷Rd含量較高,同時在血中也分析出醒腦滴丸天然冰片中的右旋龍腦,與文獻報道的藥效作用相關,說明上述成分應為醒腦滴丸入血的主要有效成分。1.2.6雙參甯心方[17]給藥後,在血藥指紋圖譜檢測到的15個血中成分中,确定了人參皂苷Rg1、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脫氫紫堇堿4個成分,通過心肌細胞抗缺氧/複氧損傷實驗發現這些成分能降低LDH漏出率,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提示它們可能是血清中主要藥效物質。1.2.7歸苓片[18]給藥後出現了12個入血成分。當歸中的内酯化合物LevistolidA,白術中的白術内酯Ⅲ、白術内酯Ⅱ、白術内酯Ⅰ,茯苓中的茯苓酸,都被檢測為主要活性成分,這些成分可能為歸苓片體内直接作用的藥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