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
“小荷才露尖尖角”傳頌至今;
他一世清廉節義,
一夫一妻相伴到老。
楊萬裡,
一代詩宗
更是堂堂大丈夫。
下了整整一周的暴雨,終于停了!雨過天晴,您最想做點什麼呢?
843年前的七月十四日,一場大雨過後,一代詩宗楊萬裡先生将竹床搬到了常州城的荷橋上,納涼、賞荷,還即興賦詩一首。
七月十四日雨後,毗陵郡圃荷橋上納涼
(宋)楊萬裡
荷葉迎風聽,
荷花過雨看。
移床橋上坐,
堕我鏡中寒。
“我說楊萬裡的詩好在哪,就是不需要翻譯。跟李白一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需要翻譯。”
說話的學者叫楊巴金,楊萬裡的28世族孫,現任吉水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縣文聯主席。
生于湴塘村的楊巴金從小就喜歡楊萬裡的詩,一直緻力于楊萬裡研究。
楊萬裡,江西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被稱為“誠齋先生”。
相傳楊萬裡一生作詩兩萬多首,流傳下來的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
打開百度,查尋“中國現存古詩最多的詩人排行榜”:南宋詩人陸遊排在第一,存詩9300多首;第三名就是楊萬裡。
楊巴金認真研讀過《誠齋集》裡所有的作品,細心考證出楊萬裡的現存詩作:四庫全書藏本是4239首,家刻闆藏本是4243首,其中與荷花有關的詩192首、詞2首,文1篇。
“學楊萬裡要學什麼呢?我覺得,第一要學他的詩文,這個不需要多說;第二要學他的氣節。”
湴塘村中心伫立着楊氏忠節總祠,四方造型,青磚黛瓦。門前有兩株千年古樟樹,還有一棵羅漢松,相傳是楊萬裡親手栽植的。
推開祠堂的大門,仿佛走進曆史的時空。
始建于南宋初年的“先賢祠”最初是誠齋先生的故宅,後世子孫将之輯為祠宇,用以祭祀湴塘村開基祖、侍郎公楊辂和楊萬裡等曆代楊氏名賢。
“這個祠堂先後有八九個人作過記,名氣最大的是豐城人揭傒斯。”
先賢祠曆經五次複建。有八個人先後為修祠作記,他們中有兩位鼎鼎有名:一個是元代著名文學家、“遼、金、宋三史”總纂官、江西豐城人揭傒斯,另一個是明朝第一任内閣首輔、《永樂大典》主纂編、吉水人解缙。
共和國成立之後至1980年,先賢祠被改造成了村裡孩子們的學堂。楊巴金曾經在這裡度過他快樂的四年小學時光。
歲月流逝,先賢祠牆圮椽損,破損不堪。2007年,楊萬裡誕辰880周年,湴糖楊氏族人決定重修宗祠,從忠襄公楊邦乂、文節公楊萬裡的谥号中各取一字,合稱“楊氏忠節總祠”。楊巴金榮幸地為重建楊氏忠節總祠題寫了碑記。
楊邦乂畫像
“我們村裡還出了一個曆史名人,叫做楊邦乂。你肯定看過金庸先生寫的《射雕英雄傳》吧? 楊過的爺爺、楊康的爸爸,他的名字叫做楊鐵心。對。為什麼他叫楊鐵心?他的人物原型就是我村裡頭的楊邦乂。”
從湴糖村《忠節楊氏總譜》看,楊邦乂比楊萬裡高兩輩。
楊邦乂,北宋政和五年(1115)進士,先後任婺源縣尉、蕲州府學教授、溧陽知縣、建康府通判等職。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打建康,楊邦乂堅決不降,血書“甯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完顔宗弼命人剖腹取心。自南宋起,楊邦乂就被列入忠義典範,受曆朝仁人志士祭祀尊崇。
“文天祥後來就學他,文天祥寫了首詩叫《懷忠襄》,忠襄就是楊邦乂的谥号,他這裡頭寫到他的氣節。劊子手伸刀進去,把心髒剜出來,而且把他心吃掉了,這是真實的,這是真實的。”
南京鐵心橋
楊邦乂墓照片
作為楊邦乂的族孫,楊萬裡在1190年底出任江東轉運副使時,适逢駐紮在南京。工作之餘,他曾多次前往南京城内外,尋找楊邦乂的初葬墓址。由于楊邦乂就義于刑場,遺體被金兵草率埋葬,後來又被改葬,緻使其初葬墓址無法找到。後來,楊萬裡隻好去雨花台改葬地祭祀,并作《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詩。
“楊邦乂誕辰100周年的時候,他的孫子找到楊萬裡,請楊萬裡給他寫了一個行狀。”
淳熙十二年(1185),為紀念楊邦乂誕辰一百周年,楊邦乂侄孫、時年58歲的楊萬裡撰寫了《宋故谥忠襄楊公行狀》,詳細介紹了楊邦乂的家世、成長經曆、就義時的細節。這也是記錄楊邦乂生平最為完整的史料。
毫無疑問,楊邦乂對楊萬裡的影響是巨大的。
從吉水湴塘出發,楊萬裡中進士、入仕途,曆任零陵縣丞、國子博士、常州知州、太常丞、吏部員外郎、秘書監、江東轉運副使等,直至被封為廬陵郡開國侯。他始終忠于職守、愛國憂民、剛正不阿、清廉為官。
“楊萬裡這一生,(南宋)四大詩人中就他一個人沒有娶小老婆。他一生就是娶了一個老婆。從這一點來說,是不是值得學習? ”
說到金庸,想起《神雕俠侶》,楊巴金忽然腦洞大開,話鋒轉到了楊萬裡的婚姻家事,臉上寫滿了敬佩。
楊萬裡出身于窮苦家庭,雖幼年喪母,但有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即使上頓不接下頓,父親楊芾都會用僅有的生活費添置書籍,教兒子讀書學詩。楊萬裡雖然年紀輕輕便創作出了大量詩稿,但直到27歲才考中進士,28歲娶了鄰縣一位15歲的羅姓女子為妻,生了9個孩子。
“4個兒子,5個女兒,全部是自己哺乳。你要想到古代這些有名望的人都是用奶媽奶娘,自己不哺乳的。她品行非常好,晚年的時候,穿戴僅限于銀子,金子都不配的。”
南宋文人羅大經寫了一篇《誠齋夫人傳》,裡面記錄了一個非常有愛的故事。
“她兒子(楊長孺)在湖州當太守。每到了冷天早上,她都要起來煮粥,給誰吃?給仆人吃。兒子看見後說,老夫人,天氣這麼冷,你為什麼做這個粥?他母親,就是楊萬裡的老婆說,這些人雖然是奴婢,但也是人家的兒子、女兒,早上一起來要人家做事,吃不消的,所以讓他們喝兩碗粥,才能夠做事。”
雖在朝為官,楊萬裡卻始終視富貴如敝履,随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官時,他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鎖在箱子裡,藏于卧室,又告戒家人不許置物,以免離職回鄉行李累贅。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本該有餘錢萬缗,但楊萬裡卻全棄之于官庫,一文不取而歸。回到家鄉湴塘後,閑居鄉間15年間,楊萬裡與夫人羅氏居自家老屋一隅,僅避風雨,粗茶淡飯,粗衣布衫,完全與村中老農無異。
公元1206年農曆五月初八,楊萬裡病逝,享年80歲。
“為什麼會那天死掉呢?其中又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晚年的楊萬裡雖發誓不再複出政壇,卻仍然十分關心國家大事。那年端午節的第二天,楊萬裡聽在吉安郡城做官的族侄楊士元說起當朝宰相韓侘胄出兵北伐失敗,心生焦憂,三天兩夜,不食不眠,最後奮筆疾書:“韓侘胄奸臣專權元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寝。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别書十四言告别妻兒,落筆而逝。
按照他的遺囑,家人以極其簡樸的方式将楊萬裡安葬在離湴村800米的蓮花嶺上。
如今,一代詩宗墓前的石人、石馬早已經斑駁,但800多年過去,楊萬裡先生的墓安好無恙!
也許連盜墓的人也對這位偉大的詩人心存敬仰、不敢輕易驚擾吧!
- THE END -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内容文字、音頻等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期主創
以上内容來自《愛問》節目(江西綜合新聞廣播 FM104.4 AM729每周日7:30播出)采訪:何靈、王瑩、康美權、毛龍輝
播音:淩潔
音頻制作:陶清
編輯:陳月珍
微信稿件編排:黃通軒
監制:何靈
來源:江西綜合新聞廣播
編輯:黃通軒;責編:龔小娟;監制:何靈
萬年優選野生稻 大米地标産品
立即加星标
每天看好文
你的N位朋友讀過
▶505.3萬人受災!江西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
▶江西一廳級幹部晉升一級巡視員
▶無價之你|“郵儲銀行杯”第六屆大創課千帆競技,完美收官
▶評論頭條︱為新職業厚植發展土壤
▶微信、網站上傳播淫穢視頻,江西2名男子被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