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人類可能永遠也找不到艾滋病疫苗
人類可能永遠也找不到艾滋病疫苗
更新时间:2025-03-31 06:25:33

  去年9 月,被世界公認最有希望獲得成功的艾滋病疫苗實驗宣布失敗。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世界著名艾滋病研究專家大衛・巴爾迪摩教授發表演說,聲稱基于艾滋病病毒複雜的變異性,人類在25 年内不可能找到人體免疫缺損病

  近日,在波士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主席大衛・巴爾迪摩在開幕緻詞上發表了一次關于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基于艾滋病病毒複雜的變異性,研究者們至少在25年或30年之内不可能找出有效的、适用于人類的艾滋病疫苗來......甚至人類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這種艾滋病疫苗了。”

  去年9月,一種被科研專家們寄予最大希望的艾滋病病毒疫苗,在臨床實驗中被判定為無效。巴爾迪摩失望之餘,在年會上說:“這樣的結果,我可以理解,但是很難接受。”

  (資料圖片:艾滋病毒)

  大衛・巴爾迪摩,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生物學教授。1975年,他因發現了一種酶獲當年諾貝爾醫學獎,他發現的酶後來被證明是艾滋病病毒複制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巴爾迪摩因此成為世界艾滋病病毒研究領域内領軍人物,從1986年起就帶領一個專家組着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

  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宣告失敗

  被艾滋病研究專家們寄予厚望的疫苗,是由美國默克制藥公司組織開發的一種被稱為“HIV-1”的整合酶抑制劑,這種整合酶抑制劑能夠抑制HIV病毒複制過程中所必需的兩種酶,蛋白酶和逆轉錄酶(而HIV病毒複制過程總共隻需要三種酶)。這是一種通過遏制HIV病毒生存環境而控制其本身生長的全新治療思路,在對猴子的試驗中獲得明顯的成功。

  2004年,默克公司聯手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還有一個名為艾滋病病毒疫苗聯盟的學術機構組成的團體,開始全球範圍内征集志願者進行臨床實驗,這個實驗項目被命名為“步伐”(Step)。

  1500名來自北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澳大利亞的志願者參加了這項實驗,他們的年齡介于18歲到45歲之間。實驗前,這些志願者都尚未感染HIV病毒,但他們都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和交際圈混亂的同性戀者。

  志願者被分為兩組,一組被注射帶有整合酶抑制劑的疫苗,另一組注射了毫無實際作用的安慰劑。當兩組志願者再次被召回時,專家對這兩組人員做了詳細的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被注射疫苗的那一組志願者中,共有24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而另一組,共有21人感染,兩組實驗者體内的病毒載量水平并沒有什麼區别。緊接着的跟蹤測試表明,注射有整合酶抑制劑疫苗的志願者甚至更容易感染上HIV病毒。雖然研究專家們還無法在理論上找到出現問題的症結,但事實無可辯駁。于是這項耗時經年、耗資過億的實驗被喊停,去年9月下旬時正式宣告失敗,甚至被指控違背科學,危害了人類自身的安全。“默克公司正在制造混亂,這樣的疫苗怎麼可以在如此多的不同人群和地區進行實驗。”來自國際另一家知名艾滋病疫苗研究團體的疫苗專家傑弗裡・利弗森說。

  歧途還是絕境

  整合酶抑制劑的疫苗實驗失敗了之後,艾滋病研究領域内一時充滿了悲觀的聲音,甚至有一部分科學家開始認為尋找艾滋病疫苗根本就是無路可走的絕境。

  巴爾迪摩是這種态度的代表,“之前醫學界都對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充滿了過于樂觀的情緒。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專家們就預測能在5到10年内研制出艾滋病疫苗。但是20年過去了,疫苗還是沒有找到。

  巴爾迪摩教授自己也從事對艾滋病療法的研究。他主攻一種混合療法研究,通過對包括基因療法、幹細胞和免疫系統的全方位探索來尋找治療艾滋病的方法。“HIV總是有辦法能完全騙過人類的免疫系統,我們要找到一種比自然免疫系統更聰明的方法來控制艾滋病病毒,因為在一種自然的環境中,免疫系統對艾滋病根本不工作。我們還有很多努力要做,我不願意虛僞地說,我們已經找到什麼發現新疫苗的途徑了。”

  巴爾迪摩的警告并非危言聳聽。他深谙艾滋病病毒複制變異過程中複雜疫系統,使其崩潰。但是對艾滋病就是人類終極頑症的看法,很多專家不能贊同。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