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随着人類逐步邁進現代社會而日益凸顯出來。
應對策略之一:處理沖突
一、避免争執。
每個人都遇到過與朋友、家人或同事在某個問題上産生沖突的情況。争執會造成壓力,但冷靜、克制、自信以及據理力争會緩解這種壓力。
二、處理沖突。
要謹慎地選擇你的語言,要誠實、自信、得體。
三、保持中性。
處理沖突的一個技巧叫“保持中性”,它是把話中的“刺”剔掉,重新組織起話的内容。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說“我無法和老闆相處”,你回答,“你想讨論改善你和老闆的關系。”
應對策略之二:自我激勵
承認你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下一次更正。告訴你自己:“我已經做得最好,對我來說已經足夠好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我不時地失敗,人們仍會喜歡我。”“犯錯誤并不意味着做人的失敗。”
應對策略之三:學做三件事
1、學會關門。
即學會關緊昨天和明天這兩扇門,過好每一個今天,每一個今天過得好,就是一輩子過得好。
2、學會計算。
即學會計算自己的幸福和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計算幸福會使自己越計算越幸福,計算做對的事情會使自己越計算對自己越有信心。
3、學會放棄。
特别推薦漢語中一個非常好的詞,這就是“舍得”。記住,是“舍”在先,“得”在後。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說是“舍”了一定會“得”,而“一點都不肯舍”或“樣樣都想得到”必将事與願違或一事無成。
應對策略之四:學說三句話
1、“算了!”即指對于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2、“不要緊!”
即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對自己說:“不要緊”!記住,積極樂觀的态度是解決任何問題和戰勝任何困難的第一步。
3.“會過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麼大,連續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對天會放晴充滿信心,因為天不會總是陰的。自然界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
應對策略之五:學會“三樂”“三不要”
“三樂”即: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進一步說就是在自己好的時候要多助人為樂,在自己過得一般的時候要知足常樂,而當自己處于逆境中時則要學會自得其樂。
“三不要”:
一、不要拿别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擔子壓不垮他,再大的困難也吓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實,委屈、冤枉,就是别人犯錯誤,你沒犯錯誤;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别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懂了這個道理,再遇到這種情況,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當一回事。
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别人。
當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後,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對待别人。事實上當你傷害别人時,自己會再次受到傷害。
三、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何謂好人?我們認為,如果交給他(她)做10件事,他(她)能做對7~8件,就是好人。顯然,這句話潛藏着另外一層含意就是好人也會做錯事,好人也會犯錯誤。所以,好人做錯了事,一點都不要緊,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要緊,隻要認真地找出原因,認真地吸取教訓,改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