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九子各不同,自然母親也不是同一個,也就是說,龍王爺的妻妾們總共給生了九個著名的兒子,而且每個兒子都截然不同。龍生九子雖是龍種嫡系,卻無一能秉承神龍的力量,龍王爺三宮六院的,每個兒子都有不同的母親,而每個兒子又都像母親,所以龍生九子不成龍。這龍的血統是與生俱來的,這天生神力是與生俱來的,這無邊富貴也是與生俱來的。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生九子”在明代以前并沒有記載,直到明弘治年間,才開始出現。傳說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管去問内閣。當時的内閣大學士李東陽,接到皇帝的“禦書小帖”,下問“龍生九子名目”,仿佛記得少年時曾在“雜書中”見過,但倉促之間又答不上來,就問編修羅玘,羅玘說曾聽老師說過,隻記得其中五六個名目;于是又問吏部劉績。劉績說家中有一本舊冊子,“冊面上備錄此語”,取來一看上面果然記有“九子”之名,但卻未記出自何書,無從查考。皇帝的垂詢不能拖延太久,李東陽無奈,隻得湊合“據以複命”回答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眦,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紐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足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一麓堂後稿》卷十二)
(1) 囚牛,龍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于琴頭。此子和龍差異不大,其母應也是一隻龍,黃色的龍。
(2)睚眦,龍生九子之二,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嗜殺好鬥,刻镂于刀環、劍柄吞口。從老二開始和龍的差異就開始就大了,睚眦應該是龍與豺的孩子,其母是一隻豺。
(3)嘲風,龍生九子之三,在記載中沒有過多的說明其形象,不過我自己查閱圖片的時候,發現它長得比較象獅子,而且其好險,長在殿檐上見到其雕象,疑為龍與一種會攀爬的貓科動物的孩子,其母應是一隻猞猁。
(4)蒲牢,龍生九子之四,形象為一隻匍匐的龍,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據說它住在海邊,懼怕鲸魚,我猜測它的母親是一隻海生動物,有可能是海蛇之類。
(5)狻猊,龍生九子之五,記載中說它形如獅,喜煙好坐,随之吞煙吐霧,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當了坐騎,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可能是龍與獅子的孩子,其母是一隻獅子。
老五狻猊
(6)霸下(赑屃),龍生九子之六,霸下,形似龜,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疑為是龍與龜的孩子,其母是一隻龜。
(7)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懷疑是虎與龍的孩子,其母是一隻虎。
(8)負屃,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這個與龍的差異也不大,它的母親也應該是一隻龍。
(9)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取其滅火消災。其形為龍首魚身,它的母親應該是一條魚。
漢族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所以固有“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龍的九子分别是赑屃、鸱吻 、蒲牢、狴犴、饕餮、蚣蝮或 蚆螛、睚眦、狻猊、椒圖。當然,不同的傳說,龍九子也不盡相同。也有人認為貔貅、囚牛等是龍子。 龍九子的形象多飾于古代漢族建築或器物上,用作辟邪驅魔,以保安甯,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