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跳槽”,大可感歎一句“人往高處走”;但如果工作變動頻繁到令人瞠目結舌,那就變成了時下令HR們最頭疼的“閃離族”。
健康導讀“跳槽”,大可感歎一句“人往高處走”;但如果工作變動頻繁到令人瞠目結舌,那就變成了時下令HR們最頭疼的“閃離族”。
小編推薦
如今“你跳槽了沒有?”已經成為職場中人的新一代問候語。如果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而選擇“跳槽”,大可感歎一句“人往高處走”;但如果工作變動頻繁到令人瞠目結舌,那就變成了時下令HR們最頭疼的“閃離族”。“閃離”成為當下職場一種新的現象。
吃着碗裡想着鍋裡
每次同學聚會,Jason都要面對一個尴尬的問題:“你現在在哪裡高就,這陣子又跳了幾次槽啊?”畢業三年,他已經前後換過6個工作,如今已經是第7個。剛畢業那陣,Jason一度覺得能夠兩三個月換一次工作,正是自己有能力的表現,每次跳槽都會在同學面前把前任雇主痛批一頓,但是頻繁的跳槽讓他越來越沒有定力,稍稍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就會想通過“跳槽”來解決,如今大學同學中已經有人做到中層管理者,而他卻依然是一名銷售專員。
“現在,企業在招聘時,對這些有‘豐富’工作經曆,但每次工作時間都不長的求職者特别感冒。”某招聘網站職員劉小姐表示,她曾經接觸過一些求職者,他們感歎職場中事事不如意,并頻繁跳槽轉換工作環境。劉小姐認為,企業運作有一套機制,絕對不可能因為個别職員的無端抱怨,就修改制度流程,企業永遠都要求員工去主動适應企業的發展,而不是企業适應個人。此外,通過頻繁跳槽逃避職場中所遇到的困難,并不是一個好方法。“說到底,很多人隻是用看似主動的跳槽去規避被‘炒’的尴尬,實際上他們自己也知道,如果自己不主動離開,那麼遲早會收到一封辭退信。”在劉小姐看來,頻繁跳槽的職員一般都不會是企業中最具有核心競争力的員工。
其實不想這樣“閃”
大學畢業那年,尹小姐進入某著名的房地産公司擔任市場拓展。當時正值上海房地産發展的井噴時期,不少人都羨慕她找到了這份好工作。出人意料的是,不到3個月,尹小姐就轉行做了公關。在做了半年公關後,她與房地産企業的客戶有了一次深入的接觸,從而發現了行業的前景,決定去應聘另一家國内數一數二的房地産公司。“不過,因為有‘閃離’的前科,對方很幹脆地拒絕了我的求職申請。”尹小姐表示,大學畢業時對自身定位的不清晰促成了她的“閃離”,也讓她咽下了自己釀就的苦果。
10月,滬上人才市場進入黃金時期。在校園宣講會上,不少公司的HR都發現了今年6月畢業剛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的身影。某房地産企業負責招聘的 HR陳小姐表示,她不否認“閃離族”中可能會有各方面能力較強的求職者,但是這些大學畢業生出現在招聘會上,其實已經反映出他們對用人單位缺乏忠誠。
但是,“閃離族”們似乎也有自己的苦衷。以前新職工的“蜜月期”普遍在6至12個月,但受經濟危機影響,社會崗位缺乏,月薪下降,更多的大學生産生了恐慌感,一旦現實與就業預期出現偏差,就會選擇“閃離”。而企業假若缺乏入職關懷部門,那麼就會更引起新入職人員的不适應或失落,導緻新人紛紛“閃離”。
小編推薦!常微笑的人最可能抑郁
更多相關精彩内容請點擊 >>》 他健她康心理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