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給兒童性虐待下統一、标準的定義。一般将亂倫視為與親屬間發生性交行為,而将與親屬、熟人或陌生人發生的非性交性活動稱為騷擾,如暴露、撫摸等。美國國家虐待和岐視兒童中心将性虐待定為成年人對兒童施以性刺激以滿足自己性沖動的行為。
雖然大多數國家都把性虐待視為犯罪,但報道的案例遠遠低于實際發生率,如美國每年報告10萬宗性虐待案,但實際上可能在20-50萬之間。不願申訴的理由包括家長反對、害怕施虐者、害羞和犯罪感等。報道偏低的另一個原因是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能做出肯定診斷,不願出庭作證,害怕父母反應過激和本人對這類事件的厭惡。西方國家成人在童年時遭受過性虐待的人約在15-38%之間。一般來說,性虐待的受害者多為女性,而施虐者多為男性。容易發生性虐待的家庭背景是:
(1)受虐兒童父母的背景特征:普遍認為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中發生性虐待的可能性較大;父母酗酒(受害者父母酗酒者約38%,而對照組僅8%);父親與祖父母關系不和;孤獨;單親家庭;頻繁搬家;缺乏母愛或母女關系緊張;母親有受害曆史,約為對照組的8倍,這些婦女常常極度依賴丈夫,害怕丈夫離開她,習慣于受欺淩和處于從屬地位。
(2)兒童與父母的關系:半數受害者的父親習慣于在家庭中使用暴力,而母親以常年多病、抑郁、精神萎糜和嗜酒多見。這些家庭的子女多,社交少,習慣獨處,離群,缺乏信任,不斷争吵。
(3)受害兒童的心理特征:這些兒童起初不相信他們所信任的人會加害于他們,随着對性的理解加深,她們會感到迷惘和有犯罪感,擔心被人發現而受譴責或被逐出家門。為了維護家庭的完整,有時她們會忍辱負重,壓抑内心痛苦。
(4)受害兒童與施虐者的關系:雖然雙方關系越親近時施用暴力的機會越少,但心理傷害是相同的。所以仍将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性虐待開始是對兒童的影響,如嚴重憂慮、憤怒、軀體傷害、性生理及心理發育障礙、逃學和離家出走。對成年後的影響則主要是壓抑。有些婦女也出現焦慮、喪失自尊、孤獨、性功能障礙和自我傷害行為。其後果可分類如下:
(1)不健康的性觀念和性行為:包括自暴自棄的亂交、賣淫、性偏見、性功能障礙(如原發性或繼發性性高潮障礙)。
(2)叛逆感:其源于對施虐者喪失信任,随後發展為人際間親密關系的不信任,甚至憤怒與敵視。
(3)無能感:由于孩童時受到心靈和肉體的傷害,表現為恐懼、惡夢、身體不适、無助和失望感。
(4)受辱感:受虐者常常具有犯罪感、羞愧感、喪失自尊,有自我傷害和自殺企圖。
在一項有關性虐待對性功能障礙的影響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受害者中有75%害怕性活動,33%無性欲或性欲抑制,41%性喚起障礙,33%無性高潮。
由于性虐待受害者對其家人和朋友已喪失信任,故醫生首先應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對愛害者表示關心和同情。問診時應了解當初性接觸的類型、施虐者的年齡和婦女的自責程度。醫生應對以下性虐待的指征予以重視:
(1)人際關系緊張,包括性問題;
(2)長期的軀體不适感,但又原因不明;
(3)焦虛和壓抑的心情;
(4)帶有犯罪感的自尊心低下;
(5)自我傷害行為,包括自殺企圖;
(6)經常、反複的惡夢;
(7)反社會行為或離家出走;
(8)母女關系緊張,母親常年多病;
(9)對祖父母間的婚姻及性關系緊張的記憶。
對性虐待受害婦女治療的要點是讓婦女認清性虐待事件的發生不是她的過錯,也不是她所能控制的,這一點對那些充滿自責心理的人來說尤為重要。然後和受害者讨論兒時的家庭背景。母親常常是受虐待婦女仇視的對象,要讓受害者樹立獨立意識,不要有被抛棄感,也不要過多責怪母親,因為她們當時也是極具依賴性的,也很難保護自己。患者和醫生應共同決定是否與家人讨論這些問題。最後是改變自我損傷行為。
總之,要使病人培養更現實、更積極的自信心。這些兒童期遺留下的問題還是可以得到治療的。治療方法可采用個别的或小組的心理治療。通過治療,她們的人際親密關系方面的信心可增強,犯罪感、壓抑感可減輕,性表達能力也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