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風機制造商之一是遠景科技集團最為人所熟知的标簽,但遠景CEO張雷不認同遠景被定義為能源公司。他在10月22日“新機器·2019遠景技術創新日”活動多次強調,新能源本質是科技,正因此,“遠景不是一家能源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當天,遠景發布了新機器戰略,提出“新機器就是網絡定義的機器”,并攜旗下智能風機、動力電池、智能物聯操作系統、遠景維珍FE車隊等業務闆塊亮相。
對于新戰略,遠景是這樣描述的:未來“新機器”将以網絡智能為核心,以可持續為目标,通過機器網絡操作系統,形成協同與進化的“機器網絡”,釋放機器紅利。
張雷在發布會上闡釋,機器已經從個體為主的自動機械,升級為感知和算法驅動,具有網絡協同智能的“新機器”。當數萬億的智能終端和傳感器被連接,機器網絡是最大的人工智能體,機器網絡智能就是感知、協同、進化。從舊機器到新機器,意味着機器将從個體智能到群體智能,從程序固化到算法演化,從效率至上到以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創新日适逢北京國際風能大會,遠景能源首次發布了EN-156/3.X系列智能風力發電機機型。
據稱,其搭載的超感知風機技術可以實現部件間協同、風機間協同、風機與環境協同。以風機之間的尾流協同為例,“預計在保證風機健康穩定運行的前提下,100MW規模的海上風場站發電效率将提升1.5%,增加收益375萬人民币。”
這樣的超感知風機是否會增加成本?對此,王曉宇在采訪環節對包括澎湃新聞在内的媒體解釋,超感知風機并不會增加成本。他介紹,傳統情況下,一個風機被看做一個不可割裂的對象,被軟件預定義;而現在,他們将把風機看作一個多部件相互協同的有機體,結合風機已有的傳感和通信網絡,獲得對場景的感知。王曉宇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但他總結稱,真正的技術隻會提升可靠性,降低成本,提升發電量。
2019年4月,遠景集團宣布,其主導組建的電池産業基金(“遠景AESC”)已完成對日産汽車有限公司旗下包括AESC日本、美國、英國等生産基地的電動電池業務的控股權的收購,同時收購的包括日本電氣旗下的電池電極生産業務公司NEC Energy Devices, Ltd.的全部股權。
收購AESC後,遠景将如何解決動力電池裡程數、成本的挑戰?
對此,遠景AESC中國區總裁趙衛軍在采訪環節表示,裡程和成本其實是同一個問題。應對這個挑戰,其一需要基礎科學如材料科學的繼續發展;其二是不能忽略電池多屬性的特征,“除了作為動力來源以外,電池還有儲能屬性、能源屬性”。他認為,電池的儲能屬性和全生命周期價值都是巨大的成本空間。
趙衛軍提到,動力電池的另一大挑戰是充電速度。他表示,現在不少人隻考慮到基礎設施配套的問題,但基礎設施不配套背後其實是樓宇變壓器容量不夠的現狀。“必須跟能源系統協同,否則這個挑戰永遠解決不了。一旦協同好了,不僅問題解決,而且還創造價值”。
張雷稱,目前遠景旗下電池公司的主要客戶有日産汽車,三菱汽車等。
2018年,遠景集團旗下遠景智能中标新加坡政府物聯網操作系統,承擔新加坡政府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的開發和服務。
對于新加坡項目的進展情況,遠景執行董事丁民丞在采訪環節介紹,遠景在新加坡的首要工作是用操作系統打通所有數據孤島。他表示,目前,新加坡的所有建築工地都裝有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實時捕捉、視覺識别,一旦出現安全隐患,馬上報警。還可以實時監控噪音、揚塵等。“以樓宇為例,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所有空調、電梯、表計,家庭電表、水表已全部接上遠景的EnOS™智能物聯操作系統。”
據稱,該智能物聯操作系統目前管理超過100GW能源資産(1GW=1000MW,1MW=1000KW),連接全球超過6000萬個智能終端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