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見到不願見到的災難,希望災區的同胞們能平平安安……
由于災後居住環境惡劣和氣溫攀升,災民和部隊官兵、志願者皮膚病發病率均會增高。也許對于震後争分奪秒的搶救最寶貴的生命來說,各類皮膚創傷與疾病會顯得微不足道,但地震本身就是一次災難,再加上各種皮膚病會帶來的劇烈瘙癢、疼痛等無疑會讓煩躁的心情更煩躁,沉重的心情更沉重。且随着災後初期以外科救治為主向多學科防病治病的醫療模式改變,皮膚科醫生在抗震救災過程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現本文将結合5.12汶川地震後皮膚科醫生志願隊的報告總結一下地震災後最常見的皮膚病,以盡個人綿薄之力,幫助青海玉樹災區的災民、官兵和志願者注意和預防,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病率。
常見皮膚病
據汶川地震後華西醫院、北京軍區總院、上海長海醫院的調查顯示與地震相關的皮膚病占1/4,其中地震後新發、原有皮損加重各占一半,3/4皮膚病在地震前即存在,地震後變化不大。而災區所見到的皮膚病也均為常見皮膚病。包括:
1、丘疹性荨麻疹(包括蟲咬皮炎):與蚊蟲叮咬有關,由于災後環境衛生較差,緻使蚊蟲滋生活躍,災民與官兵、志願者都集中搶救而會忽略防蚊措施,導緻該病成為最常見的皮膚疾病。
2、手足癬、股癬: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腳氣一類的皮膚病,由真菌感染引起,本身也是非常常見的皮膚病,而災區因為環境差、抵抗力低,真菌與人體的鬥争中真菌會逐漸占上風,導緻原有皮膚病的面積進一步擴大。
3、皮炎濕疹:即使在正常人群中發病率也是最高的,由過敏反應引起,而災區出現過敏反應往往比較強烈,處理不當且容易合并感染。
4、神經性皮炎:與精神因素有明顯的關系,災後由于煩躁、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都會使該病症狀加重。主要好發于頸後、肘窩、腘窩、骶尾部。
5、夏季皮炎:是一種由于夏季炎熱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炎症性皮膚病,特别是震後持續高溫、高濕時發病會增多。
6、荨麻疹:俗稱風疙瘩,為身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疙瘩,很癢,但很快消退不留痕迹,來去如風,也會反複發作,主要與過敏有關,而災區最容易引起該病的原因主要還是吸入空氣中的灰塵、動物皮屑、真菌等,各種感染、昆蟲叮咬、冷熱及日光刺激、精神緊張等因素都有可能出現本病。
7、痱子:主要和高溫高濕度有關,因為出汗多汗液不易蒸發,導緻汗腺導管破裂,汗液進入周圍組織而出現小疙瘩。
8、帶狀疱疹:俗稱竄腰龍,為病毒感染引起,多在抵抗力降低時發病。
9、其它:毛囊炎、疖腫、痤瘡、銀屑病、疥瘡、斑秃、尋常疣等,則可能和精神緊張、抵抗力降低等有關。
預防
一般由于災後環境消毒工作落實比較到位,群發傳染性皮膚病并不多見。總體來說,上述這些皮膚病并沒有生命危險,但如果能加強防病知識宣傳,加強防禦工作和盡力改善衛生條件,則能使這些疾病降低。
而對于災區皮膚病的防治重點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參考吳建華教授等救災體會):1、集體防護,住野外帳篷時,要加強噴灑驅蚊滅蟲劑;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增強抵抗力,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應配備足夠的皮膚科專業醫生和藥品。2、個人防護:清理廢墟時要紮緊衣袖褲口,勿坐卧草地;夜間睡眠時盡可能使用蚊帳并外塗驅蚊露,以減少蚊蠓叮咬;皮膚發生問題後要及時就診,以免加重病情。3、心理防護:要及時做好救災人員的心理疏導工作,為他們減壓,避免生理和心理過度負擔,可以降低精神相關性疾病的發生。4、對于最常見的瘙癢,避免搔抓,以打斷瘙癢-搔抓-瘙癢加重-搔抓……的惡性循環。對于各種皮膚創傷,也應盡快消毒包紮以避免進一步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