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封讀者來信引起本報編輯部的注意。信中,這位署名“苦悶男生”的讀者講述了他朋友的感情困擾:現在的女友曾與前男友發生過性關系,自己不知該如何面對。他感慨,雖然不少“80後”對待性、愛與婚姻的觀念越來越開放,可自己與朋友一樣,也是具有傳統思想的男生,在類似的“性開放”中深受傷害。
說實話,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類似的觀點放在今天讨論,也會被不少人認為“老土”和“過時”。然而意外的是,在我們發起的關于這一話題的讀者讨論中,大多數年輕人都有與這位“苦悶男生”類似的經曆,他的困惑,同樣也是他們的困惑。
在傳統和現實兩種力量的同時作用下,“"80後"應該怎麼愛”成為一個迫切而現實的問題。
在近年來一些媒體報道和專家的研究成果中,當代中國年輕人的性觀念正變得日益開放起來:
2004年年初,教育部重點課題組對全國26所院校的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表示“雙方願意就可以進行性行為”的占32.3%,表示“隻要基于愛情就可以”的占19.8%,表示“有助于适應未來婚姻生活”的占7.1%,表示“隻要能結婚則無妨”的占8.0%,這四項加起來,比例超過60%。
同樣是2004年,在四川省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專家論壇上,性教育專家公布的權威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當代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态度。研究人員特意對這一結果進行了時間上的比較——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态度的占48%,90年代上升到76%,到了2004年上升到91%——進而得出結論,随着時間的推移,大學生的性觀念正發生着巨大的變化,91%的比例已經與西方非常接近。
2006年,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對北京市5所高校1310名本科生進行的性觀念調查中,半數以上的學生表示在雙方相愛、朋友關系穩定、正準備結婚的情況下,婚前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作為百分比背後活生生的個體,我們的性觀念真的這麼開放了嗎?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每當提起性觀念、性道德的問題,如果談論的對象是“社會群體”或者“别人”,人們總會表現得更加開放和寬容;而同樣的問題,一旦主角換成自己或者自己身邊的人,不少人的态度就變得保守和苛刻起來。
“愛情本身是高貴的,是神聖的。一旦性早于愛情,當真正的愛情出現在面前時,我們還有資格自由地享受嗎?”“苦悶男生”的這個質問,引發了不少有類似經曆者的同感。
一位讀者在來信中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兩名校園戀人同居了将近一年。不久前,男生又偷偷和另一個女孩同居,東窗事發後兩人最終選擇了分手。在這場愛情中,雖然女生是無辜的受害者,但在别人私下的議論裡,對她,除了同情和惋惜之外,更多是刻意疏遠——在許多人看來,她不再是一個純潔的女孩了。
“人人心中都有處女情結。”這位讀者感慨道。
所謂“處女情結”是件心照不宣的事。類似“男孩子談戀愛再怎麼着都不吃虧”、“在兩個經曆了性生活的男女分手時,女性的傷害一定大于男性”這些普遍看法,實際上反映的是人們在看待婚前性行為時,對男性的寬容和對女性的苛刻。
“這都是老故事了,但這樣的重複也正意味着它的典型。”中國性學會官方網站總編輯李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舉了一個更加極端的例子——
有朋友在做心理咨詢時曾遇到過一個個案:一個男人總是打老婆,打得頭破血流、鬼哭狼嚎的。他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對,但沒辦法,不打不行,不打他自己難受,得拿頭撞牆,跟犯了毒瘾一樣。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16年前,妻子在同意他求婚之前,不光跟他交往,同時跟别的男人還有書信往來,互有好感。雖然他老婆最終同意嫁給他,并跟以前的“男友”完全斷絕了聯系,但他還是不能忍受。“16年來,心裡經常難過得像刀割一樣,肝腸欲裂。實在沒有辦法,打老婆出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