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青春期性教育始于 20 世紀 60 年代,時值西方國家興起 “ 性自由 ” 、 “ 性解放 ” 運動。當時,被公認的學校青春期性教育的目标有:減少性病,減少私生子和性适應不良行為,培養青少年如何正确對待異性,與異性建立高尚關系的态度和能力等。
近年來,美國社會各界均贊成在學校開展青春期性教育,但部分人士在對具體目标、任務的認識上存在差别。一派以美國性信息與性教育委員會( SIECUS )為代表,提出 “ 安全性行為 ” 綜合性教育目标,他們主張學校青春期性教育課程應主要教會學生使用避孕套,使學生在進行性行為時,減低對健康的傷害。另一派以美國性健康醫學研究所( MISH )為代表,他們提出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為基礎的 “ 禁欲方式 ” 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課程應主要進行人格教育,促進學生保持童貞,直到他們找到準備與之生活一輩子的人,結婚時再發生性關系。目前,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傾向于後一種觀點。
美國有 95% 的公立學校在性教育的課程中讨論艾滋病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防治,有接近一半的學校教學生避孕知識和提供避孕器具。最近 10 年裡,有 1/3 的學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為推遲到婚後。
在美國,每年有一百多萬少女懷孕,懷孕的五個少女中有四個未婚。許多少女在十三四歲或十五六歲就開始懷孕 , 其中有三萬多少女在15歲以下。據阿蘭 · 卡特麥加研究所的報告,現在20歲以前的女性中,每10人中有4人至少已有一次以上的懷孕經驗。另外,每10人中2人有生育經驗,每7人中1人有二次以上的人工流産經驗。
少女早孕在美國的急劇蔓延,它所付出的社會代價及其深遠影響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1985年11月威斯康星州州長安東尼 · 厄爾簽署了一項法律,準備提供資金用于公立學校的性教育,并撥款百萬美元為早孕的少女提供咨詢。在芝加哥的杜薩伯中學,不顧來自宗教組織和反堕胎團體的指責和反對,在校内開設了一個診所,向征得父母許可的學生發放避孕藥具。過去,學校的一千多名女學生中,每年約有三分之一懷孕 , 經采取這一措施後,早孕人數已急劇減少。現在,美國有九所中學采取了這一行動,估計其它中學也會群起效尤。
從一項對不到20歲的母親們進行的調查表明,過早體驗性關系的青少年對人類生育的科學知識一無所知。很少有人了解避孕工具。許多少女一旦懷孕 , 隻是天真地想掩飾這一事實,卻很少考慮自己的困難處境。因此常常拖得太久,以緻沒能及時進行人工流産。
現在,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贊成把包括節育知識在内的性教育課列為公立學校的必修課。
正在普及的中學性教育
在紐約東切斯特中學的性教育課上,披着一頭漂亮金發的林達女老師,手拿着黃色的避孕套,表情自然地站在學生面前,30多名少男少女凝視着那個東西,誰也沒有嘲笑老師。然後林達老師将吹得像氣球那樣幾乎要破裂的避孕套在黑闆前舉起,一邊向學生講解說: “ 這是避孕套,大家沒想到是那麼漂亮吧!如果諸君的陰莖也那麼大小就合适了。 ”
在課堂上,27歲的林達毫不隐諱地向學生教授什麼是性交,并讓學生看胎兒出生過程的記錄片,然後一邊看實物,一邊講解避孕方法。考慮到男女的生理結構不同,所以除了講性病、妊娠與生育、避孕法等外,還有手淫的方法,以及在特殊情況下拒絕對方性交的辦法。在整個講課過程中,林達一句也不談 “ 不應該性交 ” 之類的話,讓學生自己來作出判斷。
林達說:美國是由文化、習慣、宗教信仰各不相同的衆多民族組成的,如果說不可以性交,則不符合現行的道德規範。 “ 東切斯特中學在美國是一所極普通的中學,特别是并非以講授性教育而著名,這種授課在今天美國的公立中學随處都可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