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手術特别是經内窺鏡手術,術中可能發生陰莖勃起,其發生率為2.4%。盡管發生率低,一旦出現會給手術帶來很大困難,如陰莖膨脹伸長,尿道彎曲,某些重要解剖學标志移位,膀胱頸痙攣,使窺鏡置入受阻;前列腺靜脈擴張充血,導緻術中出血增多,手術視野模糊。如不對陰莖勃起及時處理而強行操作,則容易造成尿道括約肌損傷,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後果。因此,術中陰莖勃起一旦發生,應采用諸如等待、使用各種藥物加深麻醉程度或改變麻醉方式等方法。倘若這些方法無效時,隻得取消手術。因而,如何及時、有效地處理術中出現的陰莖勃起,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是泌尿外科手術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術後陰莖勃起會增加病人痛苦,影響傷口愈合,特别是尿道成形術,陰莖勃起可能導緻縫線裂開,造成手術失敗。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術後陰莖勃起的發生對術後恢複有重要意義。國外對此很重視,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取得了不少成果。現就陰莖勃起的機制,術中和術後預防及陰莖勃起的處理綜述如下。
一、術中陰莖勃起的機制
陰莖勃起可分為心理性和反射性及夜間性三種。心理性勃起是指視、聽、嗅、味覺及觸覺等對大腦皮層本身的思維活動,通過脊髓胸腰段勃起中樞調節腹下神經叢,由交感神經傳出支配勃起組織引起勃起;反射性勃起是指從外部對生殖器官和其它性敏感區的刺激,或是來自内髒感受器的刺激,通過陰部神經傳入骶髓中樞(骶2~骶4),并經副交感神經傳出沖動引起勃起。術中陰莖勃起的機制尚不清楚,但認為:如在全麻狀态的第二階段,患者聽力敏感度大大增加,嗅到麻醉藥品的氣味或做夢、幻覺等心理性刺激,在陰部神經支配的範圍内,對外陰部進行清洗、消毒、鋪巾及放置有關的器械等反射性刺激,都會引發心理性或反射性陰莖勃起。陰莖小動脈及海綿體平滑肌的收縮及松弛對陰莖勃起與否起着最直接的作用。由于人陰莖組織中α-腎上腺素能受體量大大超過β-腎上腺素能受體量(約為9∶1),因此當交感神經興奮時,釋放的神經遞質主要是去甲腎上腺素,它作用于陰莖小動脈和海綿體平滑肌上的α-腎上腺素能受體,使這些部位的平滑肌産生收縮效應,從而使陰莖處于軟縮狀态。而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它釋放的神經遞質是乙酰膽堿;作用于平滑肌上的膽堿能受體,使平滑肌處于松弛狀态,從而幫助陰莖勃起。但這種觀點還有争議。
由陰莖勃起機制可以看到,不論是藥物處理還是非藥物處理,隻要能夠阻斷維持陰莖勃起持續存在的某一環節,就可有效的消除術中出現陰莖勃起。如使用能夠阻斷導緻勃起的神經傳導通路(陰莖背神經阻滞、氯胺酮)、α-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去甲腎上腺素、麻黃堿、阿拉明、去氧腎上腺素等)、抗膽堿能的藥物(胃長甯)或直接收縮血管的藥物(氯乙烷)等方法,均可能有效控制術中發生的陰莖勃起。
二、術中控制陰莖勃起的藥物
(一)麻醉用物
1.氯胺酮:非巴比妥類靜脈麻醉藥,它的鎮靜強度可以和強效麻醉性鎮痛藥相比拟,其麻醉機制是抑制丘腦向大腦皮層間的投射系統,在麻醉過程中,病人意識并未完全消失,但對環境刺激無反應即分離麻醉。
Gale等[6]提出,術中陰莖勃起主要是外界刺激引起的,認為利用氯胺酮分離麻醉作用可以消除心理性刺激引起的陰莖勃起。Gale等首次在包皮環切手術中,靜脈加用氯胺酮(1mg/kg體重),從而成功的消除了2例患者術中出現的陰莖勃起。1979年Pietras等報道,7例2~4歲的兒童,在全麻狀态下行尿道下裂修補術,術中出現了持續的陰莖勃起使手術無法進行,随即對每位患者靜脈注射氯胺酮(0.5mg/kg體重),結果注射藥物2分鐘内所有患者的陰莖勃起均完全消除,從而保證了手術順利進行。Pietras等認為靜脈注射氯胺酮是處理泌尿外科手術中出現陰莖勃起的有效方法,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