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6年過去了,艾滋病已在全球奪命2500萬,死亡人數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尚有3300萬人。但是,人類仍然在積極對抗這種免疫系統疾病,沒有喪失戰勝它的希望。在人類的不斷努力下,我們也看見了可喜的成績,以下是在網絡上搜集到的有關艾滋病死亡的數據2005年~2010年••••••
法美科學家首先發現
艾滋病最早是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美國被識别的,早期的病人都是年輕的男同性戀者,因此艾滋病一度被英國的小報稱為“同性戀瘟疫”。
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症關系的法國病毒學家路克·蒙塔尼埃及其研究小組于1983年首次從一位罹患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輕男同性戀艾滋病人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到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他們将之命名為“免疫缺陷相關病毒”。1983年5月20日,蒙塔尼埃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美國權威科學月刊《科學》上發表論文,描述了這種可疑病毒。
蒙塔尼埃當時的合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生物醫學家羅伯特·加羅也從一些細胞株系中分離到新病毒,并将之命名為“IIIB/H9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加羅小組首次于1984年4月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艾滋病的病原關系。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被發現後,人們以為就像抗生素和牛痘疫苗的發明一樣,人類可以很快找到對付這種病毒的有效藥物,從而阻止它的蔓延。
然而,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人類仍然沒有看到完全戰勝艾滋病病魔的希望。
1984年,全世界報告的艾滋病患者不足3000人。如今,艾滋病已經導緻2500萬人死亡,另有3300萬人受感染,因為艾滋病,超過1100萬名兒童至少失去了雙親中的一位。
非洲是受艾滋病威脅最嚴重的地區。占全世界人口近10%的非洲,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人數卻占全球的70%以上。
所需資金将達目前四倍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雞尾酒療法”的出現令艾滋病從一種判了死刑的疾病變成可以控制的疾病。
然而,直到今天,科學家還沒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而醫學界在研制殺菌劑方面的努力同樣遭到挫敗,因為HIV病毒堪稱人類迄今為止所遇到的最狡猾的病原體,它經常發生變異。
進入21世紀,人類對付HIV病毒的主要手段還是19世紀發明的橡膠避孕套。
有研究者指出,在艾滋病研究領域,過去25年内,科學家走了許多彎路。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和G8都緻力于實現對抗艾滋病的政治承諾。每年,“全球基金會”都将幾百億美元傾注到艾滋病的預防和抗艾滋病藥物的研發中。
但是,有專家估計,要達到2010年前讓全球艾滋病患者都能接受護理和治療的目标,需要的資金将是目前的四倍,将達到每年420億美元。
國際艾滋病協會的創立者、瑞典微生物學家拉斯·卡靈斯對未來并不樂觀:“HIV病毒和艾滋病或許永遠不會在人類中消失。”
至今中國艾滋病死亡人數:
2005年艾滋病報告死亡2.5萬例
2006 艾滋病報告死亡290例
2007年報告死亡19258例
2008年報告死亡占無數據
2009艾滋病報告死亡74萬例
2010年艾滋病保守估計也有200萬
(責任編輯: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