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_CLB_fillSlot("72283");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分析:
從寶寶呱呱墜地一切都依賴、聽從于父母,到他慢慢長大,開始變得不那麼聽話、順從,這是孩子具有獨立意識的表現。如果做父母的簡單、粗暴地對待這種不聽話、不順從,那麼他長大後就可能變得或過分順從,或過分固執,在社會生活中不能順利發展。
場景一中的媽媽,可以說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識,在對孩子的表現有意見時,沒有在客人面前當面斥責他,而是把他叫進了另外一個房間,有效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但她與孩子談話時的指責、訓斥既讓孩子不明白他怎麼“亂說話”了,也易使孩子的社交心理出現陰影,在潛意識裡将與人交往和媽媽的訓斥聯系到一起,影響其以後的社交生活。
場景二中的媽媽犯了個錯誤,她還在用“當面教子”這種古老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完全忽視了對孩子獨立人格和自尊心的尊重,同時孩子對自己的“錯誤”不明就裡,根本起不到“教子”的作用;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教育方法極易讓孩子認為自己很沒用,失去與人交往的自信。
場景三中媽媽的做法才是恰當的。孩子有孩子成長的環境,有他自己理解事情的方式。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首先要給予理解,不必驚慌失措;其次是給予尊重,保護孩子的自尊;在這兩個前提下,給予孩子積極而恰當的引導。場景三中媽媽的一席話,體現了這種理解、尊重和引導,是可取的。當然,場景中的引導還是簡單的,但隻要家長注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貫穿這三個方面,那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将會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