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追女的歲月裡,凱特别在乎嫣的心情,遇到争吵,總是嫣憤然跑回宿舍,而凱就乖乖等在宿舍樓下,等着嫣下來時,幫她提水壺,或者大冷天跑到校門外,買支糖葫蘆,讨她開心。嫣也習慣了這種大男人和小女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覺着凱如果在乎自己,無論對錯,都應該在必要時刻出現在自己面前,給自己一個“合理”的“交代”。
結婚後,不知道是因為生活的交集大了,還是因為婚姻就這麼回事,不是為這個吵,就是為那個鬧,特殊時段,甚至一周一小吵,一月一大吵。而在争吵面前,凱成了大老爺,嫣成了受氣的小媳婦。有時即使嫣先讓步,凱依然不依不饒,搬出一大堆理由證明自己絕對沒錯。與以前相比,嫣覺得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為什麼現在道歉的總是我?難道婚後的男人都這麼小氣?是我太在乎,還是他太随意?而我在乎的,到底是這段婚姻,還是眼前這個男人?難道,隻有用自己不斷的道歉,才能改善彼此的關系,維系婚姻生活?或者,也許在男人眼裡,根本不會好好珍惜到手的東西?一個個問号出現在嫣的腦海……
心理解析
他先道歉VS 關系滿意度
相互依賴理論假設人們就像購物那樣在人際商廈中浏覽,在尋求回報最大、成本最低的人際交往。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個與衆不同的比較水平(Comparison level,簡稱CL),這是衡量關系滿意度的标準,即交往中如果回報超過預期底線就會滿意,反之便會失望。
“回報”用來指交往中想要得到的、受歡迎的、能給接受者帶來享受或滿足感的任何事情。在沖突關系面前,無論對錯,都會對凱和嫣的心理滿意度産生同樣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回報,語言或行為上的道歉,是為了彌補雙方缺損的滿意度,使得關系可以維持下去。
“男追女”時期,凱和嫣解決沖突的固定模式顯示,凱對關系的滿意度,在于嫣接受自己的道歉,而嫣對關系的滿意度則在于,凱能夠主動向自己道歉。如果凱和嫣的這種CL 能一直延續下去,就不會出現上面的情感故事。可惜正好相反,婚後生活中總是嫣在主動道歉的境遇,瓦解了她的CL,進而影響她對關系的滿意度,出現一連串困惑和不解。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