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會及應試教育等因素都可能導緻青少年産生焦慮等各種不良情緒。這部分心理出現問題的青少年需要發洩這種情緒。當他有一天發現網絡遊戲可以做到這一點時,他就不能控制自己地想去玩”。葉欣說,孩子網絡成瘾與家庭教育模式密切相關。
生長在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嚴厲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網瘾,“控制型” 家庭,使孩子易産生敵對情緒;不管不問的“忽視型”,則易使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愛型”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好逸惡勞;“嚴厲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與父母情感交流,情緒極度壓抑。這些都是導緻孩子網絡成瘾的最主要因素。
而基于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更是經常由于學業的問題,使得原本應該有和其他孩子一樣平等地位的孩子,由于學習成績以及孩子的自尊心方面的問題,使成績較差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卑感,然而,“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又是一個對未知充滿求知欲的時期,這樣,他們從心理上就會尋求其他方面的突破,尋找其他方面的滿足,這樣,一旦網絡遊戲進入孩子們的世界,其結果可想而知”。同時,學校裡沒有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而這些則是導緻孩子心理情緒無法發洩進而沉迷網遊的另一個原因。
當今我們的社會在孩子網絡成瘾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近年來,相關主管部門對網吧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還是有一些網吧對未成年的孩子大開綠燈,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網絡遊戲,這是直接導緻孩子網絡成瘾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如何加強對網吧的監管,是我們的社會應該十分關注的問題。
除此之外,一些網遊開發商為什麼不能在遊戲裡設置一些增加孩子們智力卻不會讓孩子成瘾的元素呢?為什麼隻是不負責任地針對人性的弱點去設置遊戲内容?使得孩子容易迷失于遊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