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可自己就是不行動。等喝完咖啡、看完博客、逛完街……盡管想到任務心裡會焦急,但就是想再等等。當事情真的火燒眉毛時,一邊手忙腳亂一邊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提前行動。但習慣拖拉的你真的會改變嗎?
上學時老師就說我愛拖拉,現在上班了領導說我沒緊迫感,而在家裡老媽罵我沒時間觀念。哎,我哪裡錯了?隻要把事完成了不就好了嗎?為什麼要提前?
小艾一直認為自己的拖拉并沒帶來任何危害,相反還滿足了她的虛榮心。因為用很短的時間做事,還能做得不錯、甚至比别人好。但是,最近她的生活卻有點亂套了。
工作上,一直跟進的大客戶因财務狀況暫停合作了。其實早在三個月前,小艾就有所耳聞,也有和新客戶洽談的計劃,但遲遲沒有行動。這個月獎金是)泡湯了,工資也危險。感情上,男友一直包容她的拖拉,不離不棄。
但最近他工作受挫已是自顧不暇。小艾不守時、慢慢吞吞的毛病無疑增加了感情危機。另外,雖然每次拖到最後都能完成任務,但無論是心靈上還是身體上都飽受了焦慮和熬夜的折磨。慢慢地,小艾發現自己已經形成了情緒周期性劇烈波動,痛苦不堪。
是時候該做出改變了,嘗試自我控制卻沒有效果的小艾,最終約見了心理醫師。原來自己習以為常的拖拉不隻是個壞毛病而已。
在心理學上,這種疾病被稱為“拖延症”,英文是procra stinatio-n。雖然這不是一個嚴重問題,但卻是一個自我調節的深奧問題。
其實,稍稍檢讨一下生活,我們就能發現拖拉的危害。别看你表面上無所謂、悠哉遊哉地看電視、玩遊戲,其實你比誰都清楚,自己應該用這段時間趕出一項工作。
于是由始至終,你都被一種負罪感包圍着。此外因為你的拖拉,也許拉下了同事的工作進度,他們對你的好感也在不斷降低。
而研究證明,拖拉的人更喜歡吸煙、喝酒、還伴随着失眠、胃痛的毛病。因為在拖拉做事的時候,其實你的内心一直處于焦躁的狀态。
A患者:完美主義者一部《東邪西毒》讓人等上好幾年的著名導演王家衛就是代表。完美主義者很容易拖拉。因為推遲就意味着不必馬上面對不完美造成的心理困擾。壓力下的他們遲遲不付出行動,總是想在最佳時刻實施計劃。而所謂的最佳時刻,也往往就是最後關頭。
心靈處方一心想做一個完美的計劃在領導前露一手。可是你不妨回顧一下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多少件是完美的呢?這些不完美的地方有耽誤什麼事情嗎?假如是寫份文件,早早拿出初稿後再不斷地修改。這種進步的過程遠遠比幻想中的完美更能鼓勵人。
B患者:逃避主義者還沒開始行動之前,你就不斷在暗示自己:我必須怎樣怎樣,其實無形中你也在暗示自己我是被強迫的。當然這種強迫也可能來自家庭或者領導等。在這種極不情願的心情下,你自然會把拖延當作遠離痛苦的防衛工具。反正遲早要做,不如先補償自己。
心靈處方你完全可以放棄這些、去做自己喜愛做的,那麼随之而來的就是新的結果。認清後果,用“想做”代替“必須做”,那麼拖延的可能性會降到最低。即便是最嚴重的拖延者,也有她們不拖拉的地方。
C患者:冒險主義者許多人認為隻有在壓力下自己才可能有高效率。而且自己拖拉後發現,工作成果未必就差。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得不做的時候,你一般不下手。
壓力就是動力确實有一定道理,可是還有一種說法叫“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在預定的時間裡臨時發生了什麼變動,該如何招架呢?人總是要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做一次實驗、提前開工,你會發現完成任務後的輕松遠遠比戴着腳鐐跳舞來得惬意。
D患者:悲觀主義者這類症狀總是在你遇到很繁瑣的工作時出現你會産生一種被任務壓倒的感覺。于是你把這種痛苦與這項任務聯系起來,盡可能拖延下去。這種心理有點類似于症狀B。有所不同的是,根源在于你喜歡自己吓自己。
把整個工作分解為若幹目标用“我先做點什麼呢”替換“要怎麼完成的想法。用上一切可用的資源,提醒你每天邁出一小步。日積跬步,終至千裡。
拖延症也要對症下藥看到上述潛在的危害,你迫不及待想改變自己吧?再一次發誓、定鬧鐘、寫便利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