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情感
/
愛,做與不做并不重要
愛,做與不做并不重要
更新时间:2024-10-07 22:19:42

  國人一般羞于談陛,談起來也是支支吾吾。性本來隻有生育功能、快樂功能、養生功能,現在卻被附上了很多重意義,可以扯到—個人的道德觀、人生态度,以至于品格問題,當然,最多的還是扯到一個“情”字。

  從來,性和情都是不分家的,即使那些登徒子一口咬定隻是奔性而來,到最後總還是會有些不清不楚的情在裡邊。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傾向于把性看作是比情低一級的東西,即使它們事實上是那麼地密不可分。有一句損人的話就是:“做起來也不見得比人好看。”

  情感需要是一種正常需要,性又何嘗不是昵?隻是為什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待遇,一個要揚,一個要抑呢?當然可以說在動物性和人性的兩點連成的直線中,前一個更靠近人性些,後一個容易與動物性重合。人性的東西當然更冠冕堂皇一些,每一個人都喜歡,不過動物性的東西更自然。于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就是臨門一栓屢屢沒有關住,那個時候大家又都直奔動物性而去,可是奔去之後的結果又常常是痛苦萬分,在靈與肉的交戰中苦苦掙紮。

  “給你,我的愛人,是生存還是死亡!”莎翁的這句話在人們面臨抉擇的時候都會被人提起。生與死的界限當然是大的,至少在世俗之人看來是天地之隔。有些時候,做與不做也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如果人們都把做愛當吃飯一樣稀松平常的話,也不會在性愛面前流露出逡巡不定的樣子。我們看過許多讓性愛變得很容易的事情,我們也确實看見許多讓性愛背負了與衆不同的意義的事情,深陷其中的男女,被做與不做的結果的不确定性所苦惱,就像面臨了生與死的抉擇一樣。

  每每對于那種具備所有可行的條件,卻終于什麼也沒有發生的事情,人們會不停地猜想他們在那種情境下的想法,還有内心感受,甚至事情結束後,許多年後各自的想法。那裡邊或許有着深深的矛盾,因而某些時候男女之間的關系又被自覺不自覺地升華了,上升到一種悲劇的高度。

  “悲劇所特有的強烈情緒力量,可以看作起自于我們突然認識生命不能夠給我們任何真正的滿足,因此,生命不值得我們賦以忠誠。悲劇将我們引到最後的目标,此即逆來順受。”如果把做過了看作一種圓滿的話,那麼相愛的人,互相傾許的人最終沒有做成就是一種殘缺了?這看起來很符合悲劇的美學原理,更何況甚至做過了都不一定能稱為一種圓滿。

  在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我”對舞女的情感有一種轉變,從開始的不純潔的态度轉向了趨于平和純淨的類似于精神信仰之類的東西,結合了羁旅之情的舞女身上更多地實現着“我”的美學理念和向往。從端茶時手發抖被說破心事,到夜場異常地牽挂舞女,甚至擔心會不會被糟蹋,直到看見雪地裡舞女雪白的、小梧桐似的身子。“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淨了身心,深深歎了口氣,嗤嗤笑出聲來。她還是個孩子呢”。終于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我處在一種美好的空虛心境裡,不管人家怎樣親切對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少年的體溫暖着我,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隻感覺甜蜜的愉快。”1 2 上一頁 下一頁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