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說:
河北有句著名的諺語:“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說的河北四種工藝上登峰造極的四樣至寶:滄州獅子是鑄鐵工藝,定州塔屬于建築工藝,正定菩薩是鑄銅工藝,趙州橋是橋梁工藝。難能可貴的是,這四件堪稱工藝奇迹的寶貝一直保存至今。1930年代中國營造學社到河北做古建築調查時,對這句名諺非常重視,考察了這四處名勝。
滄州獅子
(圖片來自于網絡)
滄州鐵獅子坐落在滄州舊城開元寺前,鑄造于後周廣順三年(953),在當地被稱為“鎮海吼”,相傳為遏海嘯水患而造。一千多年風雨過後,“千歲老獅”已呈現出疲态,獅腹下不得不以鐵架支撐,如老人拄拐蹒跚,但仍依稀可見其背負文殊菩薩蓮座,昂首怒吼、精神勃發的昔日輝煌。這是我國現存年代最久、形體最大的鑄鐵獅子,采用泥範明澆法共用500餘塊範塊拼鑄而成。身高3.8米,通長6.5米,身軀寬達3.17米,體重約50噸。鐵獅頭頂及項下各鑄有“獅子王”三個字,腹腔内滿鑄有經文《金剛經》。這尊千年古獅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1961年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塔
定州開元寺料敵塔攝影:王曉麗
同樣是首批國保,同樣和開元寺有關。興建此塔的原因,一是為了供奉開元寺大僧人令能奉旨從西竺取回的佛經;二是軍事所需,登塔可望遼國軍情,在北宋時期,定州地處宋遼交界邊陲,為國之門戶,所以又名“料敵塔”。
此塔始建于北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足足花了50多年才最終落成。塔高83.7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磚塔,經受住十餘次地震、雷擊等天災,屹立千年雄偉依舊,本身就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迹。不僅如此,塔内宋代大型佛教人物壁畫、曆代碑刻和名人題記、被稱為“北宋建築彩畫重要遺存”的鬥拱彩畫、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宋式天花之佳作”的天花,以及明代紀年銅造像、清代金剛經函等諸多珍貴文物,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和藝術價值。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贊其為“中華第一塔”。
正定菩薩
銅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攝影:馮方宇
正定隆興寺大悲閣内供奉的銅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立像,奉宋太祖趙匡胤敕令鑄造于開寶四年(971),通高21.3米,是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佛像共四十二臂,當胸雙手合十,兩側各二十臂,呈輻射狀布置,手中各執法器。鑄造工程浩大,有三千工匠參與,由于佛像超高,采用了自下而上,分蓮花座、腳至膝等七段接續鑄成。佛像所在的大悲閣命運多舛,1933年梁思成考察隆興寺時,“閣已破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屋頂已完全坍塌,觀音像露天已數十載”。如今大悲閣為近代重建。
趙州橋
趙州橋
國家博物館藏趙州橋石欄闆雕刻攝影:竹子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當地人稱“大石橋”。趙州橋是“河北四寶”年紀最大的,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全橋長50米左右,卻隻有一個大拱,跨徑達37米,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橋上的石欄石闆也雕刻的古樸美觀——不過得到博物館才能欣賞得到了。趙州橋經曆了多次水災、戰亂和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隻有40多公裡,卻安然無恙。這本身就是橋梁史上的奇迹。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