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上方頭條号
點擊【私信】貴金屬回收咨詢
這種技術主要用于貴、賤金屬分離,适用于處理較高品位的鉑族金屬富集物或粗精。通過對鉑族金屬富集物進行濃硫酸浸煮處理。使堿金屬及其硫化物或氧化物轉化為可溶性的硫酸鹽,然後用水稀釋浸出分離,鉑族金屬富集在不溶渣中,得到高品位鉑族金屬精礦。通常在低于200℃下用濃硫酸直接處理物料,然後再稀釋浸出。在此過程中,濃硫酸使銅鎳鐵賤金屬轉為可溶性的硫酸鹽。
浸煮完後用水稀釋過濾,賤金屬以可溶性硫酸鹽形式溶解于溶液中,鉑族金屬富集于不溶渣中。浸煮過程中,鉑族金屬是否發生溶解損失主要取決于浸煮條件,即浸煮溫度與硫酸用量。浸煮溫度低于190℃時,貴金屬(包括大部分銀)都基本留在不溶渣中,餓的氧化揮發損失也很小。中國金川曾用此法處理控制電勢選擇性氯化所得的殘渣。當料∶酸(質量比)=1∶1.5,(170±5)℃,浸煮2h,以10倍水稀釋過濾,銅、鎳的浸出率分别達91.5%、86%,貴金屬在溶液中的損失小于0.2%。所得不溶渣中銅、鎳分别由 4.16%、9.75%下降為0.53%、2.08%。鉑族金屬品位由1.9%提高至2.84%。
浸煮溫度高于190℃時,鉑族金屬部分轉為可溶狀态。超過 250~260℃後,除鉑、金基本上不硫酸鹽化而全部留在渣中外,钯、銀、釘、铑、銥均大量轉入溶液,餓氧化揮發嚴重。溫度超過 300℃,硫酸分解,貴金屬的可溶性硫酸鹽逐漸發生分解,在浸出液中的溶解損失有所降低。但副Ⅷ族鉑金屬的損失仍然較大,餓絕大部分氧化揮發。表2-7是浸煮溫度對貴金屬溶解損失的影響。浸煮時,硫酸用量對鉑族金屬溶解損失的影響也很大,見表 2-8。試驗表明,增大硫酸用量,鉑、钯、金浸出率變化不大,損失一般均小于0.2%,銅、鎳、鐵則随酸用量增大到幾乎全部除去,但铑、銥、餓、釘的浸出率也基本随酸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