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3月4日消息:全國政協委員嚴琦今天在政協小組會上呼籲,關注留守農婦的生存狀态。
經過深入調查,嚴琦發現:35~65歲的“留守農婦”占50%;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數隻有初中及小學的文化程度;勞動強度大,挖地、播種、擔糞和田間管理,都是主力;在家侍老撫幼,贍養年邁的公婆和教育讀書的子女,屋裡屋外一肩挑,俨然是家中的“頂梁柱”,而扮演多種角色加重了她們的生活和心理負擔。
“‘留守農婦’不得不忍受與丈夫長年分居的孤寂,用柔弱的雙肩挑起了全家的重擔。”嚴委員說,她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
勞動強度大。有的留守婦女一人耕種5~6畝土地,喂養5~10頭生豬,超負荷勞動造成體力透支,這是農村留守婦女面臨的最大問題。
過大壓力讓他們失去了夢想。留守婦女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勞累一天,腰酸背痛,沒有時間和興趣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先進的農業科技。
“留守婦女”常年獨守空房,缺乏心理和情感交流,有的甚至發生心理障礙,容易滋生心理疾病。而且,“留守婦女”家庭婚姻不夠穩定,她們的丈夫在異鄉發生婚外情已不罕見,她們長年累月留守家中,需要請别的男性幹重體力活,時間一長,也容易産生婚外情,這些問題引起農村離婚率上升,對農村的社會道德産生了沖擊。
“随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留守婦女對正常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渴求愈加強烈,其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矛盾也會愈加凸顯。解決好農村留守婦女問題直接關系着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結果。”嚴琦建議,可以從讓農民不當農民,讓農民當好農民,讓農民兼當農民三條途徑解決這一問題。
讓農民不當農民。要讓一部分農民工真正成為市民,舉家在城市定居團聚。為此,政府應着力降低農民進城就業成本,消除進城的體制、政策障礙,為他們提供如廉租房等基本的生活條件;将農民工納入城市社保體系,實現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與整合;提升農民定居城市、轉移就業的素養和能力,并讓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樣享受城市教育。
讓農民當好農民。推動傳統的經驗型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就需要職業化的新型農民。按照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各級政府要有重點地選擇農村種養殖大戶、專業戶、打工返鄉戶等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科技素質和創業能力的農民作為培養對象。還要大力調整農業生産結構,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農業,增加農業的“容人之量”,就近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在生産生活上存在的各種問題。
讓農民兼當農民。就是要采取實際行動激發農民創業沖動,讓他們成為自主創業的能人。各地政府應倡導農村創業,發展城郊特色農業經濟,從政策、資金、稅費、土地流轉等方面各給予支持,鼓勵支持農村居民發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規模生産加工,帶動千家萬戶自主創業;鼓勵支持農村“能人”大力發展糧食生産、特色農業、農産品加工業和各種非農産業;鼓勵支持外出務工緻富人員回鄉創業,發展“歸雁經濟”,一方面讓農民工回鄉與家人團聚,另一方面,就近轉移消化農村富餘勞動力,從根本上降低農村留守婦女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