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航空公司經濟艙?一場現實版的“人在囧途”正在海南上演,因為瓊州海峽大霧,上萬輛車被困島内,在海南過春節的人們遇上了“返工難”的問題,此時的機票更是一票難求,動辄上萬的價格也引發了不少争議,有些人甚至認為高企的票價是航空公司壟斷導緻,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35家航空公司經濟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35家航空公司經濟艙
一場現實版的“人在囧途”正在海南上演,因為瓊州海峽大霧,上萬輛車被困島内,在海南過春節的人們遇上了“返工難”的問題,此時的機票更是一票難求,動辄上萬的價格也引發了不少争議,有些人甚至認為高企的票價是航空公司壟斷導緻。
記者在購票軟件上查詢,從三亞飛往哈爾濱未來三天的機票都已經售罄,直到2月28日才有經濟艙的機票。而從三亞返回北京的機票更為緊張,直到3月2日才有直達的航班,而這些航班中有2500塊左右的經濟艙,也有1萬多的公務艙和頭等艙。
一張機票一萬多,航空公司是否真的是“趁火打劫”?首先要知道中國民航運輸業是如何定價的,這要追溯到2004年,《民航國内航空運輸價格改案》當年出台,明确國内航空運價以政府指導為主,并且允許票價在一定程度内浮動,形成“管頭管腳”的局面。
在此之後,民航管理部門多次完善民航國内航空運輸的價格政策,機票定價越來越市場化。
2010年,民航局和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民航國内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票價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确國内航線兩艙票價實行市場調節,由航空公司自主定價,航空公司隻需要提前30天報民航局、發改委備案,之後就可以向社會公布執行。
2013年,民航局公布《關于完善民航國内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價格改革再現突破,放開票價下浮的浮動範圍,形成“管頭不管腳”的價格管理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有時候一張機票不到100塊。
因此航空公司不能随意更改票價,尤其是突破價格上限,不存在春運期間擡高票價一說,“趁火打劫”更是無從談起。
這次引起比較大争議的實際上就是頭等艙和公務艙價格,而且是全價票,因為春節是絕對的旺季,航空公司一般不會提供折扣,賣的都是全價票,而且因為經濟艙票已經早早售罄,所以才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天價機票的錯覺。
三大航一名機票銷售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春節之前前往三亞的公務艙機票已經過萬了,隻不過消費者沒有注意到,“春節期間機票緊張,今年去海南旅遊的人又多,隻剩下兩艙了。”按照他所在公司的規定,一類航線頭等艙單程普通票價拟按經濟艙單程普通票價710%執行。
機票實際上也是一種商品,而衆所周知,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供需關系最終會以價格的形式體現出來。
對于航空公司來說,被認為是“操控價格”無疑是有些冤枉。機票銷售的周期一般長達半年以上,如果想買到折扣票,通常都需要提前,而春運期間因為供小于求,能搶到折扣票的概率很低。
民航專家林智傑分析稱,“由于三亞機場容量飽和,春節加班的數量很有限,而市場需求又非常大。特别是今年海南大霧停航,更加劇了民航的供需矛盾。所以今年的情況比較突出。”
以三亞往返于北京的航線為例,平日裡包括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廈門航空、深圳航空、中國聯航、昆明航空、河北航空、首都航空共10家航空公司每天直飛的航班數量超過30個,但是到了春運期間仍然一票難求,而航空公司如果想要增加運力,可以考慮加開航班,但是因為三亞機場容量飽和,以及北京機場的起降時刻資源十分緊張,這個方案很難實施。以海航為例,他們也隻能通過改用寬體機的方式來運送更多旅客。
“票價的高低取決于供需,中國每年引進的飛機總量是受管控的,熱門航線的航權時刻也是有限的,供給小于需求,價格自然會上漲。不是政府在限價的話,有些航線的票價估計會比現在還高一截。”民航專家李淵在專欄中寫道。
相比于頭等艙和公務艙的市場化定價,經濟艙因為關系到廣大群衆的利益,因此機票價格受到的限制要多一些,具體的定價根據不同航線的市場競争情況分别實行市場調節價和政府指導價,具體要由民航局和國家發改委确立。
以這次被網友炮轟的三亞-北京航線來看。該航線執行的是政府指導價模式,經濟艙最高限價為2530元,所謂的萬元一張的機票實際上指的是公務艙和頭等艙的價格,而後者的價格實際上是得到民航局和發改委認可的。
今年1月5日,民航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民航國内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擴大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航線範圍,此類新增航線多達306條,其中往返于三亞的航線就達到13條,其中就包括北京-三亞,也就是說,春節過後的夏秋航季,這條航線将會由市場定價,由于國際油價還在上漲,航空公司的成本受壓,而屆時經濟艙的票價很有可能會繼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