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都是性途徑傳播的嗎?
一位年輕婦女走進北京市婚姻家庭咨詢中心,還沒有說什麼已淚如雨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當工作人員很體貼地勸她鎮靜鎮靜并遞給她一杯熱茶後,她才慢慢安定下來。原來,她們單位近日為研究人員進行體格檢查,她和好幾位女同事被“診斷”為尖銳濕疣,這下可在單位裡炸了窩,怎麼平時看上去規規矩矩的人竟會得上“性病”呢?這位年輕貌美端莊的女同志就更慘了,她的丈夫硬是不依不饒地跟她鬧個沒完,最後一賭氣到海南島闖天下去了。為什麼她丈夫一聽妻子患有尖銳濕疣就氣不打一處來呢?原來他隻知尖銳濕疣是性傳播疾病之一,而不知道尖銳濕疣與淋病、梅毒的傳染方式不同,除了性接觸所緻之外,還有30-40%系接觸污染物所緻。
尖銳濕疣又稱性病疣、陰部疣或生殖器疣,它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為性傳播疾病之一,但它也可由接觸污染物傳染。如果女性穿着尼龍内褲,又不注意清潔外陰,黴菌或滴蟲性陰道炎便容易發生,或出現其他感染所緻的白帶增多等情況時,局部的浸漬、潮濕便為乳頭瘤病毒的接種,滋生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用污染的手搔抓陰部或使用污染的毛巾也會引起尖銳濕疣的傳染。引起感染的原因還有不注意陰部衛生或在便前不注意洗手。人們都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殊不知便前或接觸外陰(如更換月經栓或衛生棉)前更應洗手,人們隻怕以手接觸外陰會沾污手而不知手也會沾污外陰。
尖銳濕疣的發病率較高,在國外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占第三位。在國内因尚無條件檢測非淋菌性尿道炎,所以它居淋病之後,占第二位,其年增長率超過100%,居各類性病之首。因此,有些單位在體檢時發現20-30%的女性患有尖銳濕疣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體檢中的“診斷”是否準确的問題。當醫生向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輕婦女指出尖銳濕疣的兩種傳染途徑時,她又激動起來了,原來她曾在報紙上見到過類似的文章并以此向丈夫申辯過,可是丈夫根本不理睬她,她接着向醫生講到,有的報紙上講過假性濕疣的問題,因此懷疑體檢時的“診斷”是否有誤。由于她已接受過二氧化碳激光的治療,現在已痊愈無法再重新診斷了。
尖銳濕疣的診斷辨認多靠醫生的臨床經驗,但由于性病在我國絕迹多年,臨床醫生的經驗有限,難免有判斷失誤的情況,據報告有些基層醫院的誤診率可達50-80%;尖銳濕疣多位于大小陰唇内側、陰道口及肛門部位,病變呈淡紅、鮮紅或暗紅色米粒大或豆粒大突起的疣狀增生物,疣體濕潤、柔軟,可單個或多個并存,有時呈菜花樣典型皮損。與尖銳濕疣相類似的疾患還有假性濕疣或絨毛狀小陰唇,後者多見于小陰唇内下側,刺狀突出物與陰唇顔色相仿,狀似天鵝絨一般,但病人多無症狀,隻是白帶增多。其他容易誤診的還有處女膜贅狀物、扁平濕疣(二期梅毒疹)、皮脂腺增生等。那麼要準确辨别這幾種不同疾患該怎麼辦呢?十分實用而簡便的辦法就是醋白試驗,即用5%冰醋酸液塗在病變部位,3分鐘後疣體發白者為尖銳濕疣,否則另當别論。還可以做碘黃試驗,即用魯戈氏液塗後3分鐘,發黃者可以确診為尖銳濕疣。當然更可靠的辦法是做組織病理學檢查。近兩年,國内雜志已有多篇報告談到假性濕疣的鑒别診斷問題,特别提到醋白試驗。但組織病理學檢查的診斷也并非易事,有時也很難确診,仍然有賴于檢驗者的業務水平和經驗。
液氮冷凍、二氧化碳激光、電灼等治療适用于疣體較大的情形,一般可塗抹0.5%足葉草脂毒素液或20%足葉草脂酊,後者刺激性較大,塗後6小時應清洗掉。其他外用藥有1-3%酞丁胺霜,無環鳥苷膏,50%三氯醋酸液等,後者的刺激性強,可造成一定痛苦。該病易于複發,治愈後還可持續外搽酞丁胺霜一段時間。
尖銳濕疣的另一危害是與外生殖器的癌症有關。人類乳頭瘤病毒的類型很多,已知的就有40餘種,其中至少有7個類型與尖銳濕疣有關,而第11,16,18型,則是國外目前研究宮頸癌、外陰癌甚至陰莖癌的最熱門的病毒因子,所以對尖銳濕疣決不可輕視,務必認真治療。
當妊娠期體内激素水平劇變時,生殖器的供血豐富,機體免疫功能又有所下降,故生殖器疣的體積也迅速增大,甚至達到阻塞産道的程度。分娩時往往使疣體摩擦撕裂出血,由于其組織脆弱,會給縫紮止血帶來困難。此外,新生兒還可經産道而感染,患生殖器疣、肛周疣等,有時還會出現新生兒咽部乳頭狀瘤。
本病的明确診斷有賴于有效的病毒培養系統的建立、組織免疫化學和分子生物工程技術DNA探針的發展,那時就不會把假性濕疣擴大化,誤診為尖銳濕疣了。因此,既不要談疣色變,草木皆兵,又不要不再乎,應認真對待,積極預防與治療,切莫繼續傳染性伴侶和其他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