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可以看到有的男子處處模仿女性,不像個男子漢,有的女子則以“假小子“自稱,這就提出一個如何正确認識自己的性别,愉快地接納自己的性身份問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可以看到有的男子處處模仿女性,不像個男子漢,有的女子則以“假小子“自稱,這就提出一個如何正确認識自己的性别,愉快地接納自己的性身份問題。
每個人對自己性身份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最初,嬰兒不知道自己的性身份,因為他們還不能從生理上區别男女。但是,這并不等于他們沒有身份。事實上當孩子一出生,父母就開始給不同性别的孩子以不同的對待。常給孩子取名時常用帶有性别色彩的字,男孩名字中常用強、偉、剛等,女孩名字中常用美、秀、娟等。1歲半的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3――4歲的兒童不僅知道自己的性别,還能依據人體外表特征區分周圍人的性别。此後,兒童能更多地從自己的生活情景中體驗自己的性身份。成人給不同性别的兒童以不同的打扮,不同的玩具,告訴兒童在說話、态度和行為各方面男孩該怎麼做,女孩該怎麼做,兒童通過接受這些教育,進一步适應自己的性身份。6――7歲兒童已經能發現自己的體形外貌和父親或母親有某種相似之處。因此能較正确地認識自己的性别屬性。這時兒童開始主動模仿周圍環境中同性成人,男孩模仿父親和哥哥,女孩歌功模仿母親和姐姐,然後擴展到老師、同學以及電影,電視中的人物。這些在青春期前經曆的正确的性身份的體驗,對進入青春期後正确認識和對待自己的性身份是一個良好的基礎。
然而,也有一些父母将孩子當作異性身份來撫養。如給女孩取男孩的名字,穿男孩的衣服,希望她具有男孩的性格特征。這樣養育的兒童就有可能在認識自己的性身份上出現障礙。
對人的性身份的真正自覺認識和正确對待,通常是随着青春期性發育,以及自我意識的逐步發展形成的,步入青春期後,不論男女都會萌發出一種成人感,其中包括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心理感受。懂得應當怎樣做符合自己性别特征的事,于是,男的會追求一種男子漢的“陽剛之美”,女的也會追求女性的“陰柔之美”當然也有個别同學,或因父母教養不當,或缺乏必要的性知識和對自己第二性征出現的心理準備,男的模仿女性的态度和行為,女的對月經等生理感到有負擔,希望自己是個男生,以緻于在接納性身份時帶來困難。
每個人都應當正确地對待自己的性身份,愉快地接納自己的性身份。男同學要為自己是個男性而自豪,女同學要為自己是個女性而高興,并努力按照社會要求的性别特征培養自己。
更多精彩推薦:
警惕!“性冷淡”近在咫尺
女白領心理障礙引發“性休克”
女孩追求男生遭拒患潔癖